马桥看展,“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大型摄影展巡展来啦
2019-04-08
忆江南
上海,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
是国际大都会,
也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城。
镜头,
定格瞬间印证永恒,
是影像的捕捉者,
也是历史文明的见证者。
用一张照片,去诗化心中的江南,厚重的历史文明与摄影技术碰撞,闵行区政协举办的
“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
大型摄影展巡展来啦
“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大型摄影展由闵行区政协举办,镜头聚焦闵行的古建筑、古树名木、古桥,发现闵行之美,诠释江南之魅,通过光影定格精彩瞬间。2018年该展览在宝龙美术馆成功开幕,并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反响。下周“谁不忆江南——闵行记忆”大型摄影展巡展将在我们马桥举办,届时还有很多“马桥文化”题材作品与大家见面。
闵行,地处江南腹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丰饶的水土孕育了闵行的水墨田园,也催生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其中既有承载700年历史文脉的上海县,更有5000年上海之本“马桥文化”的积淀和浸润。历经悠悠的岁月长河,闵行地区还有幸保存了一批江南历史的韵味与传统,传承和保护着深厚的中华文化。
亮点剧透
展览中有三大亮点敬请关注,小编不能剧透太多,赶快记下哦!
留住乡愁 “三古”影像感受家乡魅力
追寻乡愁 追根溯源寻找家乡风情
身在乡愁 置身美景聆听家乡轻音
精彩作品提前赏析
汪士林 《马桥遗址》

上海马桥遗址位于马桥镇东俞塘村,1959年12月发现。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东周、唐代、宋代等先民的聚落,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该遗址的第四层被考古界视为太湖地区的一个典型遗址,1982年被正式定名为马桥文化。
鲍海平 《韩湘遣女返古里》

上海韩湘水博园是闵行区马桥镇彭渡村3000村民为保护上海饮用取水口安全而建的一个水生态园林,占地400亩,毗邻黄浦江。它是一座古桥博物馆,也是一片名木古树的保护区,更是上海难得一见的集齐水、桥、亭、台、楼、阁、树、花、草、木的古典园林。
曹恒律 《项家宅院》

项家宅院由历史文化名人项文瑞之子项镇方建于1915年前后,占地面积约509.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474平方米。两幢建筑平面成直角形布局,以天桥相连,皆砖木结构二层。该宅院因年久失修而破损严重,2016年完成全面修缮。今已恢复了昔日的风采。
刘秀珍 《七宝老街蒲汇塘桥》

蒲汇塘桥建于明正德十三年。七宝里人徐寿、张勋集资建。清同治三年重修。桥为三孔石拱桥,主孔跨度11.25米,宽5.2米,两拱跨度均为5.6米,宽3米。桥身长20米,南北各设20步台阶,桥宽5.45米。1963年被列为上海县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修缮桥身,2000年10月再次修复。
李明奇 《节孝坊》

节孝坊原址在闵行老街前东街15号,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996年迁至临沧路148号“古藤园”西北隅。该坊面东南,主体结构为花岗石质,形制为三间四柱五顶式,三间石柱前后均刻楹联,额悬直书“圣旨”二字的青石匾。
曹恒律 《马桥天主堂》

马桥天主堂建筑和院落布局均较有规模和特色,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管辖马桥、北桥、颛桥地区的下属教堂11个。其占地面积约20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4平方米。位于马桥集镇老东街东市梢,今老东街25号。
梁薇 《尚义桥》

始建于宣德二年,清代曾修缮。2004年再修,加筑青石桥栏。该桥桥面为花岗石质,桥身为青石质,单孔拱桥,呈东西走向。桥面总长13.32米,中宽2.82米,拱径4.40米。两边桥面石阶各12级,顶心石浮雕灵芝漩涡纹,两侧额石均刻阳文楷书桥名“尚義橋”。2003年公布为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吴天明 《上海普慈疗养院旧址》

普慈疗养院,即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部,该疗养院建造于1935年6月,由“公教进行会”会长陆伯鸿募捐款项后发起建成并用以收治精神病人。1949年后改称上海市精神病防治北桥分院。该处为闵行区范围内保存最完整的近代建筑群落。
丁懿 《浦锦百年紫薇花》

紫薇花具有优美的树形,树干光洁,姿态优雅,枝叶秀丽,花朵繁密,花色艳丽,花期正值夏秋少花的季节,而且长达百日,故有“百日红”之称。
展览信息
观展时间
2019年4月9日—20日
观展地点
马桥镇满天星生活广场
(满天星生活广场1号楼4楼)
是否免费
免费对外开放
展览为期十二天
想要观展的筒子们约起
二刷、三刷不要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