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面”的购物中心引来了“X面”的年轻人;那些最赚钱的商场都有什么特性;精品超市“混战升级”;购物中心的夜经济还有哪些玩法
2020-09-15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营销活动有内味了,“X面”的购物中心引来了“X面”的年轻人新冠疫情的“后遗症”,如“社交隔离”、 “云端替代”、“消费降级”等,为实体商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然而,仍有许多购物中心选择迎难而上,通过丰富多彩的营销方式,吸引拥有“X面”的消费者驻足,用实力化危为机,甚至创下销售新高。
大悦城控股8月举办的“大悦超级红运周” 使旗下全国产品线项目总销售同比提升8.5%,单日同比提升超14%;客流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印力集团的SUPER-V花花节,让旗下项目在16天实现了总客流3500万,总销售额10.5亿元的成绩。
赢商云智库特别推出“购物中心营销活动监测”专题,剖析全国优质购物中心最新营销动态,挖掘后疫情期购物中心的新经营法则。
➤ 特色主题活动,“造节”最具差异化,挖掘细分客群喜好;
➤ 主题展览,“暑期档”最青睐亲子主题,创意互动为商业想象力加分;
➤ 赛事活动,电竞、篮球成引流新宠,小众赛事崭露头角;
➤ 促销活动,花式线上营销,开辟拉新引流新路径;

02
一边是关门歇业,一边却盆满钵满!那些最赚钱的商场都有什么特性?国际购物中心公开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0%的购物中心产生了超过70%的销售额。国内市场的竞争则更加激烈,甚至呈现“二八效应”。尤其面对此次黑天鹅行业预警,我们看到了复苏中的购物中心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2020上半年,一方面购物中心闭店潮、掉铺率、空置率不断攀升,另一方面,阴霾笼罩下,看似步履蹒跚的商业地产却从未停止崛起的脚步。
数据显示,LV上海恒隆店8月份销售额预计1.5亿元左右,创下了LV在国内单店月销售额最高纪录。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也在前不久举办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表示,恒隆在内地的很多高档商场,虽然人流不如去年,但是商铺销售额却远超去年同期。
其实,不止是恒隆,SKP、德基、部分中高端甚至中端购物中心的复苏表现也都不错。那么,这些最赚钱的商场都有什么特性呢?
➤ 关门歇业 or 盆满钵满;
➤ 那些最赚钱的商场都有什么特征?

03
精品超市“混战升级”!既定的印象里,“小而精”在商业市场中伴随的总是快速复制。便利店如此,mini店亦如此。
而在国内,并未经历“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精品超市更像是一个例外,进入大众视野已有十余年时间,行业依然处在市场培育期。
不过,随着中产阶级壮大,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似乎越来越多入局者开始跑马圈地,加速行业洗牌。
➤ 精品超市热度攀升;
➤ 精品超市玩法迎变局;
➤ 下沉趋势明显,价格成制约因素?

04
什么样的冬夜不冷场,购物中心的夜经济还有哪些玩法?虽然夏天刚刚过去,但挥之不去的疫情阴影,始终阻碍着人们畅享“夜间经济”。2019年各地全面推出相关政策,都还尚未在冬季得到系统落实。
从充分准备各项工作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商业地产人、品牌商,还是各地政府、机构,现在就已经需要为2020的冬夜做出全面规划。
基于这样的考虑,RET对全球冬季商业进行了盘点整理,尝试找出应对寒冷天气的夜间经济创新方法。本质上,"夜经济"需要服务于人,而不仅仅是给人以感官刺激。
本期,我们将可参考的案例分享给业者,希望能激发更多冬夜创新。
➤ 尼克莱特大街:"空中连廊",人与自然的隔绝式依存;
➤ 蒙特利尔地下城:反转空间,也“反转”冬夜;
➤ 气囊餐厅:关于“人”的小创新往往能有高价值;
➤ 虚拟偶像:“星”文化激发冬夜“星”势力;
➤ 电子竞技:越是寒夜,越需要热血与归属感;
➤ Live Music:国外年轻人的“夜文化”内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