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内循环”下,商业地产如何发展;疫情后有些商场越来越火,另一些却关门了;盲目增加餐饮业态的后果;“招人”又“好逛”的社区商业如何设计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经济“内循环”下,商业地产如何做到高质量发展?

2020年4月30日,证监会、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证监会同步发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标准化REITs在中国的发行更近一步。在国内,适用于私募基金的物业主要是住宅、综合体、商业等,根据《2019年地产基金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新增地产基金类型中,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基金数量最多,占比约为44%,其次为住宅占比约38%,商业占比约16%,成为地产基金的一个重要部分。

虽然目前REITs主要聚焦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不动产,但商业地产具备作为REITs基础资产的条件,标准化REITs的公开发行将对商业地产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篇文章将结合私募基金的“募投改管退”和REITs的发展,探究未来商业地产将如何做到高质量的发展。

➤ 商业地产与地产私募基金的关系;

➤ 商业地产的“钱”途与“高质量发展”;

02

2020,一些商场满血复活越来越火,另一些却关门了!为啥呢?

今年的新冠疫情,使住宅市场冷了一段时间,但很快不少城市就陷入了过热状态,需要调控加码降温;物流地产大火;甚至长租公寓恢复的速度也较快……有人哀叹说,似乎商业地产是最惨的了!果真如此吗?

最近,有媒体报道说,LV上海恒隆店8月份销售额预计1.5亿元左右,创下了LV在国内单店月销售额最高纪录!此前,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在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也表示,恒隆在内地的很多高档商场,虽然人流还不如去年,但是商铺销售额远远超出去年同期……

不止恒隆,SKP、德基等同样是流量之王,表现不俗。如果说这类高端商场的上佳表现有国外疫情的因素(内地客户不能出国旅游买买买)。那么部分中高端甚至中端购物中心的表现也不错,则很说明情况了——疫情的冲击当然有,但在国内疫情快速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你家商场不行,可能是能力问题。

事实上优秀的商业地产运营商都是类似,他们做对了以下一些事情…

➤ 所有的动作都围绕定位展开,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

➤ 再好的商场都有老去的时候,改造调整提升是永恒的主题;

➤ 数智化是必然的发力方向,凯德大悦城龙湖早已布局;

03

这就是盲目增加餐饮业态的后果!

明年可能会更差!这两年购物中心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开发的速度远远超过实际需要量,相邻很近的地方就会出现两三个购物中心。

饱和,直接导致的事实是:客群就那么多,带来购物中心之间的过度竞争,人流量稀少,各家都吃不饱饭。

➤ 全国商超餐饮出现大面积撤场潮;

➤ 全国购物中心数量趋向饱和;

➤ 餐饮成购物中心招商救命草;

➤ 社区型购物中心成餐饮重灾区;

➤ 购物中心餐饮同质化严重;

➤ 餐饮被购物中心“绑架”;

➤ 购物中心餐饮运营难度大;

04

社区型购物中心这么设计,“招人”又“好逛”,待一天都不会腻!

社区商业是聚集城市人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区域性商业的精华和缩影。自古以来,人们社交需求的地位弥足轻重,社区商业也渐渐成为居民生活、情感交流的绝佳场所,甚至还能承担附近社区的活动中心的附加职能。

如今体验经济的浪潮汹涌而来,各种新兴商业模式的应运而生。而人性化、体验式的空间设计,会让人们在享受购物快感的同时,也能享受环境所带来的新奇有趣体验。

在消费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社区购物中心,要如何通过设计进行“提升”,突破同质化,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呢?

➤ 体验时代:打造“吸睛”又,“好逛”的社区购物中心;

➤ 打破了固有认知,社区型购物中心还能这么设计的!

➤ 设计干货:这3个成功案例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