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新KPI,激发商场活力与创新;教育为何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未来优选项;小镇青年对未来商业发展的启示;商业烂尾楼他们是如何“啃”下来的;
2020-10-20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5个新KPI,激发购物中心运营活力与创新坪效、租金上涨率、客流量是过往实体运营核心KPI中的关键指标,最近和购物中心运营管理的业内朋友交流,大家纷纷表露创新急迫与现行KPI达标之间的矛盾和无奈,要想创新就要付出代价,但在竞争日益加剧下似乎又难以舍弃收益,考核指标涉及组织结构,往往与决策层对未来发展的思考紧密关联,什么才是更利于创新和赢得未来的绩效评估体系和指标,成为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 当下普遍采用的KPI指标有哪些;
➤ 是时候用企业运营的视角看待购物中心运营了;
➤ 购物中心运营的本质是平台化运营;
➤ 建立针对“利于转化的消费体验提升率”的绩效体系;

02
做1.9亿学生的生意,教育为何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未来优选项?教育产业作为刚需型消费,正在高速发展成为新经济发展、未来城市更新和产业地产运营的重要内容。从各类民办校、国际学校,到近年来兴起的城市综合体的教育主题化改造,以及各种主题研学、研修和拓展营地,万科、碧桂园、恒大、融创、保利、正荣等各大房企,都争相杀入教育地产领域,抢食教育地产的巨大蛋糕。
但教育行业本身是一个重运营的轻资产行业,对于地产“门外汉”来说,必须找准行业痛点与产业需求,才能做出解决方案,快速入局。
➤ 发展型消费势强,打开教育市场上升通道;
➤ 一站式服务体系,存量商业转型选择;
➤ 集聚发展,助力区域产业协同;
➤ 文化载体,打造研学旅游目的地;

03
进击的消费巨人,数说“小镇青年”崛起对未来商业发展的启示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中国消费市场多点开花与消费升级齐头并进,国庆“邂逅”中秋的双节效应,也大大提升了中国蛰伏多月的消费曲线。
其中,有一消费群体在“双节”消费中异军突起,成为今年的一匹“黑马”。在有关报告中显示,小镇青年凭借“实力”一跃成为今年的消费主力,在出游消费中,小镇青年是最积极的出游人群,以60%的占比占据了“半壁江山”。
随着一二线城市的日趋饱和与互联网流量红利的逐渐衰减,人们不难察觉:未来的增长动力与无限商机已在不经意间从一二线城市转移到了三线城市以下。
➤ “小镇青年”为何备受关注?
➤ 市场全面消费升级,“小镇青年”有哪些消费偏好?
➤ 如何“讨好”小镇青年,激活未来消费的多种可能?

04
商业烂尾楼,德基、宝能们是如何“啃”下来的?烂尾楼,是个充满跌宕故事的词语。喧嚣开场,戏剧坠落,常见戏码。
魔幻现实杂糅间,先来后到的它们,在2020的身上撞出了道新口子,透进来的光聚成了2个大字--重生。
某种程度上,它们代表着时下城市更新浪潮的一种具象积极信号。只不过,这类存量改造不仅仅考验着接盘方对“猎物”敏锐感知,亦考验着后者的资金实力、改造能力、运营战术。
不然,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只会以狰狞之面目,带来狠狠的当头一棒。
➤ “烂”在何处?资金断裂、操盘不力;
➤ 涅槃重生,接盘侠不一、“爆改术”各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