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技术创新如何提升商业运营价值;购物中心如何打造“社交空间”;95后的消费理念正变得提前“老练”;这座Mall靠儿童业态差异化突围;
2020-11-10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7个激动人心的技术创新如何提升商业运营价值线上与线下正在进行一场叫做“创新”的竞赛,目标是争抢消费者。原生于技术的线上运营在数据价值挖掘和应用上一度领先,但基于位置优势、体验和即时便捷优势,线下也以大举实践的方式充分拥抱技术。
睿意德盘点了7个曾经被热议和关注的技术创新,它们聚焦商业运营,被发布时期也引起不少市场的赞叹,其中大多是硬技术与运营软实力的结合,我们也尽可能的对其中部分创新进行了跟踪,希望分享给大家的不止是“新点子”,更多的是可持续发展下的应用价值启发。
➤ 梅西百货的快递式更衣室;
➤ 帮助零售商读懂顾客内心想法的黑科技;
➤ 为品牌省钱的“会走路的店铺”;
➤ 丝芙兰课堂般的时尚“Beauty Workshop”;
➤ 让顾客光明正大Window Shopping的24小时展示窗;
➤ 沃尔玛的全新购物方式;
➤ 迪士尼的剪影秀;

02
实体商业遭重创势,购物中心如何打造“社交空间”挽救颓势?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我们约谈客户、会见朋友,亦或者是家庭聚餐,往往趋向于选择大家熟悉且交通便捷的购物中心。 而消费者相互间交流、参与社会活动的诉求显然不仅仅局限于购物中心的餐饮、休闲、娱乐业态里,更多的是去满足消费者物质以外的生活需求。
这个时候的购物中心对于消费者而言,就不再是一个购物平台,而是为其提供便捷、贴心、趣味、人性化的“第三生活空间”。
上半年,实体商业遭遇重创,使得对商业空间的“探索”成为商业市场与消费者共同的目标。
➤ 经历“至暗时刻”,实体商业遭重创;
➤ 购物中心需要拥有场景和流量优势的社交空间挽救颓势;
➤ 购物中心如何通过社交空间挽救颓势?

03
被“花呗”、“借呗”坑苦的95后Z世代,消费理念正变得提前“老练”了!对于大部分中国人而言,对钱的管理能力都是欠缺的,或者说是随大流的,甚至有些是随心所欲的。
从信用卡到花呗、借呗,这种借钱消费的方式客观上对整个消费社会起到了两个作用:
一方面,客观上助推了物质和精神消费品牌和服务产品的繁荣。在消费主义和超前消费的共同作用下,很多收入还远远赶不上消费欲望的年轻人,通过花呗以最快的速度活成想要的样子,过上不将就的人生。
另一方面,人是在犯新错-涨经验的无限循环过程中成熟起来的,无非有的人是自己犯错,有的人是看别人犯错,涨自己的经验。
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这帮在25-30岁之间的所谓Z世代,被花呗、借呗和各种消费概念、各种风口轮番坑苦之后,仿佛历尽了消费世界的沧桑而提前“老练”了。
➤ 从“性价比”到“颜质比”到“为热爱买单”,挑剔且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 以兴趣划分圈层,心仪能讲独特故事的个性化品牌;
➤ 不修饰的本真主义,践行可持续性发展消费理念;
➤ 朋克养生,身心健康缺一不可;
➤ 自我意识觉醒,独处意识催生“独乐经济”;

04
开业3年,这座Mall靠儿童业态差异化突围当2020年进入最后的1/6,实体商业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筹备期购物中心全力冲刺,准备在年底的“开业潮”中杀出重围;对已开业购物中心来说,挑战则在于焕新升级,继续在变化的消费局势中保持韧性。
竞争之下,每个项目都在谋求新出路。这其中,一直致力“以有竞争力的差异化定位为突破口”的奥园商管,为运营期购物中心的“反脆弱”提供了一个参考范例。
以开业将满3周年的江门奥园广场为例,我们通过解构其运营逻辑,读懂一个实体商业项目在不确定市场环境中的生存之道。
➤ 客流增长、入选夜学空间打卡地标,“家庭欢乐中心”差异化特色凸显;
➤ 以“教培”突围市场,乐学堂搭建一站式教育成长平台;
➤ 精准锁定目标客群,主题活动根植家庭客群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