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的购物中心,拐…

内卷的购物中心,拐点来了;微度假成新趋势,传统商业该如何应对商业焕新;消费者流失,是定位需要调整的信号吗;“双减”之后儿童业态怎么做;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内卷的购物中心,拐点来了

最近有个名词扑面而来,叫内卷(involution),好像放之四海、皆有道理。

什么是内卷?以我个人理解,没有实质意义的消耗,就是内卷。

中国流行内卷,源于2020年5月,《腾讯的背水一战》中“市场内卷”,引进网络共鸣。内卷应用场景,延伸到教育、高考、就业、婚姻、金融等等,最后演化成万事皆可内卷。今天我要重点聊聊购物中心的内卷。

➤ 购物中心内卷的背景;

➤ 购物中心内卷的表现;

➤ 购物中心内卷化的背后逻辑;

➤ 购物中心内卷带来的利益;

02

城市更新“常态化”,微度假也闯入“新”赛道,传统商业该如何应对商业焕新?

城市存量在商业市场中占据着“大壁江山”,有机更新是提升城市品质与焕新建筑社会功能性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推移,城市的存量更新也渐渐成为“常态化”,特别是这几年,在消费群体更替、疫情突袭等各种“转点”的影响下,城市更新的步伐开始加快,进入加速阶段。

一个好的项目,一定拥有着其独特、优异的“基因”或是几个特色的集合体。今天,我们就选取了一些在近几年备受消费者青睐的优秀项目,从中寻求商业焕新的机遇,为城市更新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 新消费趋势下,“微度假”生活方式热度攀升;

➤ “场景力”构造,打造度假价值最大化的城市更新;

➤ 文化体验是微度假的重要驱动力;

➤ 亲子群体不容忽视;

➤ 网红属性“吸睛点”不能缺少;

03

购物中心发生消费者流失,是定位需要调整的信号吗?

今天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商业密度在大多数存量商业立项之初都是始料未及的,不断变化的商圈格局与不断升温的竞争烈度,都让购物中心对消费忠诚度开始愈发的重视。今天的文章来自RET睿意德一位顾问同学的分享,希望与朋友们共同探讨究竟该如何界定、分解自己场内的客群流失问题,建立合理的挽回计划。

➤ 从消费者流失去向反推流失原因;

➤ 三种基础客群流失类型;

➤ 常见的两种错误;

04

“双减”之后儿童业态怎么做?17个案例给你灵感

素有购物中心“客流发动机”的儿童业态,近期似乎被相关政策的变化不断搅动着。

前有全面放开的“三孩政策”,让儿童业态再迎一波发展风口;后有横空出世的“双减政策”,让学科类教培机构不得不全面整改,部分机构撤店在所难免。

从目前的一些开店趋势来看,受消费升级、消费需求多元化等影响,儿童产品和服务明显往品质化、个性化以及整合内容、打造综合式平台的方向发展。

一些悄然冒头的新物种,通过创新手法,开拓出增量市场,实现了差异化竞争,也为相关业态指引出市场新风向。

➤ 儿童游乐:亲子玩乐需求旺盛,家庭娱乐备受欢迎;

➤ 儿童教育:平台整合为新趋势,亲子综合场景走红;

➤ 儿童服务:个性需求日益增长,高端定制成大方向;

➤ 儿童新物种频出的背后;

未来商业借势传统文…

未来商业借势传统文化的消费存在哪些机会;购物中心的“主题互动”空间太有路人缘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餐饮新品牌;商场怎么征服顾客的体验感;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未来商业借势传统文化的消费存在哪些机会?

从小众文化成长为百亿市场的汉服圈,到没有主持人和小鲜肉镇场却依旧火到出圈的河南节目《唐宫夜宴》&《祈》;从国潮文化在购物中心的兴起到近两年掀起剧场进驻购物中心风潮;从文旅街区单一的古建复原到购物中心多维度多形式的打造……购物中心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消费正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曾经被唱衰已经“审美疲劳”的传统文化,为何又强势回归且愈演愈烈呢?到底是谁在消费传统文化?购物中心或商业借势传统文化的消费还有哪些机会呢?

➤ 传统文化消费掀起浪潮的原因;

➤ 到底是谁成为了传统文化消费的主力军;

02

吸睛又吸金!玩转购物中心的“主题互动”空间太有路人缘了!

置身《阿凡达》奇幻的潘多拉世界、体验《冰雪奇缘》银装素裹的视觉场景、探索《星际穿越》里的太空旅行……这些电影中的异次元场景,正不断具化为购物中心的各式各样主题空间。它们围绕“主题”进行活动的打造和布局,引导年轻人参与互动体验的同时,承载更多的情感链接,从而深度触达年轻人的心智,为“出圈”创造有利条件。

➤ 聚焦互动,主题空间解锁新玩法;

➤ 哪些“互动”玩法正当红?

➤ “主题互动”或将成购物中心新赛道;

03

线下餐饮火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品牌?

如果关注资本市场的读者,对 2021 年投融资动向一定不会陌生。餐饮成为了 2021 年热门的赛道:兰州牛肉面、重庆小面、拌面、卤味小吃、烘培点心等大众再熟悉不过的餐饮品类经过改造升级,重新散发出了新的活力。

品牌星球认为,线下业态,尤其是餐饮业态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消费领域。过去几年新锐品牌带动的消费升级和品牌创新不仅局限在消费产品上,也是渗透到了人们生活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有线下餐饮和消费业态。

➤ 中式与西式点心的复兴;

➤ 地方面食品牌面向全国的连锁化输出;

➤ 卤味等小食:打破街边摊印象,升级健康和品质;

04

商场怎么征服顾客的体验感?照着峰值体验去做!

体验经济时代,商业项目要获得消费者的关注,都在想方设法创造丰富的体验项目,以牢牢抓住消费人群。那商业项目要提升“体验感”,是只能靠灵感随机发挥还是有章可循呢?

事实上,商业项目可以利用“峰值体验”理论,对消费者在商业项目内的消费体验过程进行有意识地设计,通过科学的方式为消费者打造多维度的体验感,让自己的项目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与消费者建立起高度黏性。

➤ 消费者体验记忆的形成;

➤ 峰值体验如何设计;

➤ 代表案例分析;

➤ 峰值体验带给我们的启示;

小体量商业的城市更…

小体量商业的城市更新怎么做才能出彩;培训机构新政对购物中心的影响;上半年215起消费品牌融资;购物中心与品牌在如何取悦年轻人;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小体量商业的城市更新怎么做才能出彩?

在集中供地政策背景下,拿地的难度与日俱增,城市更新已然成了拓展的第二战场,但城市中的老旧商业体量普遍不大,这让经验丰富、资源雄厚的商管公司常有“有力使不出”的困惑。小体量商业究竟要如何才能出彩?今天文章来自一位顾问同学的分享,总结了城市更新因小而产生的工作难点,与重点突破方向。

➤ 城市更新面前的“三座大山”;

➤ 基于细分市场,寻找空白地带已略显不足;

➤ 存量商业的价值还有很大待挖掘空间;

02

培训机构被推上风口浪尖,购物中心即将迎来新一轮业态洗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面向对象分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两种,其中重点针对的是学科类教育培训平台和机构。

对于购物中心而言,教育培训业态是儿童相关业态的一大类,更是社区、家庭型商业项目的集中业态,如果政策全面推行,是否意味着购物中心也将进入新一波品牌调整期?

➤ 学科类培训是否会开启转型潮?

➤ 社区型购物中心将受影响;

➤ 购物中心教培业态加速洗牌;

03

上半年215起消费品牌融资:一边“内卷”,一边狂投

2021年上半年,消费品牌全面开花。1月至6月,共有197个消费品牌产生215起融资,其中奈雪的茶、Manner coffee、霸蛮、墨茉点心局、文和友餐饮等16个品牌连续获得多轮融资。

从业态看,餐饮和美妆依然遥遥领先,分别有62起和35起融资事件。其次是酒水/饮料、休闲食品,各有19起和17起融资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获得融资的品牌中,新兴品牌占比超过60%。新兴品牌为了避开巨头锋芒而进行差异化竞争,纷纷开辟细分赛道,找到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挖掘新机会。

➤ 上半年215起融资,创历年同期之最;

➤ 茶饮、咖啡热度不减,粉面、烘焙甜品等爆火;

➤ 国货功能护肤崛起,男士护理起风了;

➤ 酒水/饮料、休闲零食,均打“健康牌”;

04

剧本杀、小酒馆、野性消费、玩转二次元……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玩法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都深刻感受到了年轻力在消费、文化、商业带来的变化,以兴趣为主导的消费推动中国购物中心的更新升级、疫情后中国国产品牌的崛起更为消费者带来充满独特的消费体验。不仅如此,年轻人自身的特质让“颜值经济”、“沉浸体验”、“种草”、“宠物经济”等不再局限于脑海之中,更映射到商业世界,衍生出多个独具魅力与属性的新业态。

可以说,商业“年轻力”正破圈生长,中国商业的格局亦在颠覆、变革中与时俱进。那么围绕年轻人的“年轻力”,购物中心与品牌又是如何取悦年轻人的呢?

➤ 社交力Max,这届年轻人都在哪社交;

➤ 悦己消费Max,年轻人:开心就好;

➤ 文化自信Max,年轻人偏爱国潮国货;

多维度洞察未来购物…

多维度洞察未来购物中心趋势;这届Z世代,谁还去KTV、网吧和影院;购物中心如何实现更多消费转化;国潮IP+亲子家庭,会引发哪些化学反应;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5.0商业探索,多维度洞察未来购物中心趋势

商业,作为城市的符号之一,其形态和模式的变化,隐喻着不同时代发展浪潮。眼观当下,大众对商业体的需求,不再是单纯“貌美如花”,想要取悦95至00后等新兴消费者,必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而对于每一个商业地产企业和个人而言,深刻理解“趋势”所带来的价值,则是当下对未来十年最好的准备。

➤ 商业关键词「未来趋势」;

➤ 未来商业的核心是消费者的更迭;

➤ 未来购物中心5.0趋势探索;

02

这届Z世代,谁还去KTV、网吧和影院?

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总喜欢给年轻人下定义。试图用一个词、一个场景,去唤醒同一时代的记忆。

作为消费的主力军,年轻人复杂多变的社交方式,催生了新的业态。剧本杀、密室大逃脱、电竞酒店、电影酒店、VR体验馆等,正成为Z世代的社交娱乐新宠。Z世代的消费方式和理念,也正在影响他们社交场景的迁移。

➤ 年轻人的社交方式和场景,一直都在变化;

➤ “酒店+X”与新场景;

➤ 场景转变背后的生意;

03

购物中心如何实现更多消费转化

在话语权愈发向消费者转移的时代里,动线拉拽面临的真实困境是:基于流量思维所设计的动线形成的消费关联实质是弱关联。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社群经济、电商推荐、社区团购、买手大V等商业形式均为强关联,这给商业地产行业既造成了压力,也带来了疑惑:在实体的物理空间内如何实现消费转化?

➤ 存量时代把消费留在场内有更重要的意义;

➤ 消费跳转不能全靠动线拉扯,更需明晰消费者的底层动机;

➤ 洞见动机的意义:

04

国潮IP+亲子家庭,会引发哪些化学反应?

品牌的背后是品类,品类的背后是文化。对于如今的消费者而言,购物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生活解决方案的方式,更是一种态度的表达。于品牌而言,这一轮的增长机会不再是纯粹的扩品类,而是抢先占领新场景,创造新的消费流行。

➤ 儿童服饰国潮新风向;

➤ 国潮玩具横空出世;

➤ 亲子游乐,"未来之城"国潮新样式;

➤ 国潮里的儿童消费品;

➤ 智能早教传承经典,国潮风起;

MEET&…

MEET&EAT项目诠释“社区商业”的理想与现实;如何让消费者对购物中心越来越期待;宠物赛道上的「非人类」餐厅;复古风潮下的美食广场;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从MoreThanEat 到 MEET&EAT,比褐对“社区商业”的理想与现实

在今年上半年,比褐团队在彻底抛开More Than Eat之后,将目光放在最近炙手可热的成都,在“宇宙中心”太古里商圈开出了新一代商业空间产品——MEET&EAT,同样在当地获得了很大的关注。本期内容为RQ商业观察室与比褐创始人陈杰克对话的部分整理,将近两个小时的访谈里,聊了过往经历的项目,聊了即将于年底在上海古北地区开业的新项目,也聊了比褐对社区商业运营的感触。

➤ 与客人:提供大众舒服的空间;

➤ 与商户:不只是“房东租客”关系;

➤ 与社区:用商业完成“社群”实验;

02

如何让消费者对购物中心越来越期待?

心理学家廷波克在1928年曾以“猴子的沮丧”实验证明:动物和人类的行为不是受他们行为的直接结果的影响,而是受他们预期行为将会带来什么结果所支配。在商业地产语境下也是同样如此,消费者是否到访,是否消费,是否满意都与其预期息息相关。今天的文章来自RET睿意德一位顾问同学的分享,探讨有关消费者的预期是如何产生,如何提升的。

➤ 消费者的预期如何得来?

➤ 为什么消费者对大多数购物中心越来越不期待了?

➤ 购物中心该如何做好消费者预期管理;

➤ 索珊:客户体验管理的两大关键;

03

「非人类」餐厅来了,宠物创业的赛道更多了?

7月10日,一家高段位的“非人类餐厅”在魔都徐汇区保利时光里开业——「猫狗聚乐部」宠物餐厅。「猫狗聚乐部」是国内一个宠粮新兴品牌,这家餐厅是其为宠物打造的首家线下鲜食餐厅。

走进餐厅,穿着绅士的服务员们会热情地给宠物端水喝,引导“毛孩子”去专属座位,有旋转式自助餐,也可以菜单点餐。这个只是开给“毛孩子”的餐厅,完全暗合了小红书上“出片率超高”、“ins风打卡地”、“拍照贼棒”等高频词汇,颇为吸睛。

➤ 市场渐热的底层逻辑:宠物人格化;

➤ 宠物区样板——阿那亚黄金海岸社区;

➤ 人宠生活新链接的生意:

04

复古风潮下的美食广场,如何走出地域文化的桎梏

美食广场曾是最热门的餐饮业态,是各大百货、大型商场的标配。二三十年前,百货进入快速发展期,为了方便前来购物的消费者就餐,纷纷引入美食广场。而后随着百货逐渐走向没落,购物中心崛起,美食广场也开始转战人气更高的综合体。如今,耦合复古风潮的美食广场已成餐饮场景化的重要排头兵,更成为聚客重头戏。今天文章来自RET睿意德的两位分析师同学的分享,分析网红美食广场的人气源动力与作为聚客手段的可复制性。

➤ 场景化复古美食街区崛起,“美食广场”迎来六大变化;

➤ “美食+” 时代,购物中心为什么还需要美食广场;

➤ 如何走出地域文化的桎梏成为复古类美食广场最大考验;

三胎政策下的儿童业…

三胎政策下的儿童业态;商业“精耕细作”的时代,文创才是其唯一解药;教培“双减”,民办机构如何寻找新机遇;购物中心这些新业态正在爆火;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三胎政策”红利下儿童业态,实力前浪和潜力后浪都有谁?

“三胎政策”落地,惊起哗然一片。资本市场紧跟沸腾,母婴童产业入局者暴增。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5月31日至6月10日,中国共新增超7.8万家母婴、月子、家政相关企业,较2020年同期增长48%,较2019年同期增长250%。

短期来看,三胎政策的放开再次释放了被抑制的生育意愿以及带动相关消费板块,特别是结构性消费增长。

➤ 儿童业态mall棋局:占比稳居“老三”,备受新商场青睐;

➤ 细分儿童业态群像:零售/教育为刚需,游乐增添mall特色;

02

商业“精耕细作”的时代,文创才是其唯一解药?

中国商业地产在经历了黄金十年的爆炸式快速开发大潮后,如今已迎来“精耕细作”的时代。商业项目看上去“有特色”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建立吸引力最直接的路径。从近几年的市场行情来看,“文创”与商业的嫁接已然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也是业界公认的“杀手锏”。

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借势,而是共生——既能突破文化艺术“被仰望”的格局,又让公众克服对购物中心的审美疲劳,在购物休闲时不觉乏味。

➤ 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预判;

➤ 文创对商业的创新与赋能;

➤ “文创+”探索未来商业道路;

➤ 思索与启示;

03

教培“双减”已至,早幼托普惠时代,民办机构如何在“大逃杀”中打捞新机遇?

近日,多地教育部门启动“官方”暑假托管班引发关注,意味着国家不再鼓励中小学生的暑假被繁重的课外培训所挤压。“双减”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小学生和初中生而言的,分别是减轻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不难看出,教育行业的各赛道政策密集发布,目的是规范行业发展,平衡教育的民生属性和市场化趋势。

当然,对于深耕教育领域多年,已具备先发优势和核心壁垒的头部玩家而言,民办教育规范化和监管趋严,反而意味着对“自律自治、守正创新、共赢共生”操作的利好。

➤ 民办教育公益时代,如何勾勒“增长曲线”;

➤ 奉行长期主义,打造婴幼儿产业链闭环;

04

撸猫馆、剧本杀、新能源……购物中心这些新业态正在爆火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商业地产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伴随消费升级与情感体验的变迁,购物中心也着重在品牌组合与业态搭建上,传递新的空间艺术与生活主张,并改变着我们的社交、娱乐方式。尤其在疫情之后,这些的细微变化呈现出鲜明而集中的特点。

➤ 美妆&饰品&生活用品集合店;

➤ 新能源汽车体验店;

➤ 户外&运动类;

➤ 新兴体验业态;

青少年体育教育成为…

青少年体育教育成为“香饽饽”;「深度老龄化社区」的商业有哪些看点;为什么少有购物中心能让人逛“上瘾”;巧用场景设计“玩转”夜经济商业空间;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需求被释放,青少年体育教育成为“香饽饽”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事,也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昌盛的百年大计。

我国是世界上超重或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近20%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儿童肥胖可以增加许多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骨关节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无论是十三五规划、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还是体教融合制度,建设“体育强国”的重任,都落到了这一代体育教育从业者的身上。

➤ 政策给青少年体育教育带来红利;

➤ 需求被释放,青少年体育迎来爆发式增长;

➤ 健身馆探索青少年体育教育;

➤ 市场紊乱,缺乏标准化体系管理;

02

坐落于「深度老龄化社区」,这个由卖场旧改的社区商业有哪些看点?

6月下旬,上海普陀区的邻里1号商场开业。为何商业之家会关注到这个仅有1.3万平方米的社区商业?它主要有两个看点,首先这是一个卖场改造项目。在大卖场商业形态退潮后,不少1-2万平方米的大卖场物业遗留下来,也将诞生不少存量改造的社区商业。

第二,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邻里1号所在的甘泉路街道是典型的深度老龄化社区,而线下场景依旧是触达老年人最直接的方式。该项目目前由普陀区国有企业操盘,将升级版本的社区服务中心植入,这样的社区商业案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 居民众多的老龄化社区;

➤ 升级社区服务中心;

➤ 社区商业定位 儿童业态占比最高;

03

为什么少有购物中心能让人逛“上瘾”?

在存量时代里,消费粘性是被频频提及,但从未被找到真正行之有效,又立竿见影的提升方法。另一方面,社会的信息爆炸式发展,来抢夺消费者时间者往往来自异业领域,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乐趣阀值期待越来越低。为什么购物中心就不能像游戏让人那么上瘾?

➤ 有哪些业态或产品让人着迷又上瘾?

➤ 让人上瘾的商业是怎样的?

➤ 如果游逛购物中心的过程也是一个游戏;

04

夏日来袭!快来学习如何巧用场景设计“玩转”夜经济商业空间?

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每天晚上18时至22时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1/2。

尤其是伴随着“夜经济”概念大行其道,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业态,正迅速抢占着夜间消费市场。

为此,随着时代更迭和行业发展,商业空间也要不断升级,加强空间体验度,由功能性转变为兼具美学,吸引消费者。

➤ “夜娱乐”空间;

➤ “夜间购”空间;

➤ “夜间食”空间;

后疫情时代,社区商…

后疫情时代,社区商业如何实现改造更新;上海热点购物中心量化透析;“国风”文化为购物中心释放出哪些商业新信号;老百货改造的关键优势和误区;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后疫情时代,社区商业如何实现改造更新?

长期以来,社区商业都面临着:体量小,无法形成购物中心的规模效应;不受连锁品牌青睐,经营能力不稳定;租户构成复杂,管理成本大;年轻人少,缺乏活力等先天缺陷,因此尽管舆论都热议这“家门口的一公里”,实则做的好的社区商业寥寥无几。

这一情况下,由利林商业在疫情期间接手运营,实现出租率由60%上升到95%,同店业绩增长近25%的上海“利邻荟”项目,就显得尤为难得了。本文将试图介绍该项目逆势增长的几个关键点,从而挖掘社区商业更新调改的套路。

➤ 形象与体验的双重焕新;

➤ 挖掘新需求,铺排新品牌;

➤ 新趋势下的新业态;

➤ 创造新场景,引领新客群;

02

上海购物中心「内卷度」发榜,热点购物中心量化透析

上海购物中心的数量与质量乃至类型多元度都堪称国内第一,但竞争激烈导致的内卷度同样很高。

基于大众点评网热门商场榜的数据,Mall星人及中商数据近日对上海各区商场的人气指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从各区热门商场TOP10。我们从中也能一定程度上看出商业的竞争热度——用当下流行的词来说,就是内卷度。

据中商数据统计,上海各类商场与商业街区超过500家,能脱颖而出的项目各有看点。同时,上海各区商业发展水平并不平衡,通过16区热门榜TOP10可以看出各商业的差异性。

➤ 上海全市热门商场TOP10透析;

➤ 上海16区热门商场TOP10透析;

03

全网直呼yyds的“国风”文化,为购物中心释放出哪些商业新信号?

今年端午晚会,河南卫视以《洛神水赋》开场,水底的洛神挥舞着翩翩丝袖腾空而起,向金色的光源飞去,这一“洛神水下飞天舞”惊艳全网,也让河南卫视再次出圈。

一系列国风舞蹈节目、国风手工技艺等能够被观众关注并频频出圈的背后,无不暗示着这届年轻人对国风文化的青睐。基于此,在商业进入下半场,似乎“国风”文化愈发成为购物中心的“文化体验担当”。

➤ “国风”文化助购物中心出圈;

➤ “国风”文化成年轻人追求的新风尚;

➤ 探究“国风+商业”新玩法;

04

老百货改造必须重视的关键优势以及三个常见误区

在百货兴盛的年代,百货大楼是服装零售最重要的渠道,服饰鞋包构成了百货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核心,但在以竞争为主题的存量时代里,服饰鞋包显然不具备餐饮、休闲娱乐业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但盲目的引入体验业态、创新品牌,对数字营销的过度投入,又让老百货陷入了新的困境:画虎不成反类犬。今天文章来自睿意德一位顾问同学的分享,结合睿意德与永安、华联、北国、银座等百货客户的服务经验,总结了百货改造的常见误区与百货改造工作中必须重视起来的的关键性优势。

➤ 老百货改造的三个误区;

➤ 老百货改造,关键性优势是什么?

➤ 百货改造的终极目标应该放在哪里?

被“低估”的即时消…

被“低估”的即时消费;时尚邻里店,在中国有前景吗;新零售时代,商业地产要重构商业消费生态;家庭运动新物种,重塑运动场景成“吸客利器”;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撕掉“应急”标签,被“低估”的即时消费

没有人喜欢等待,即便是在618大促中。数据显示,2021年618首日,达达集团旗下即时零售平台京东到家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40%。

这两年,无论是618还是双11,消费者对时效的需求正在显著提升。“1小时送货到家”的即时消费体验,已经成为大促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加速度”新势力。

日前,达达集团和京东集团联合发布《唯快不破,全面开花——2021年即时消费行业报告》,这是行业内首次对即时消费行业未来趋势进行的完整洞察,也是首次对即时消费行为进行的全面解读。

➤ 万亿即时零售时代或来临;

➤ 实体零售的“逆生长”机会;

➤ 即时零售新增长:从商超到品牌;

02

时尚邻里店,在中国是一个还不存在的零售理想?

疫情之下,全球线上购物似乎以 “压倒式” 姿态赢得了消费市场,但事实可能未必如此,在时装行业,70% 以上的购买仍然在线下发生。

简言之,实体店仍有一丝生机,但问题是,究竟怎样的店铺能吸引人?

零售商们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遵循着消费者一贯偏好的 “在地购买”,他们不断深化商店网络,并在传统商业中心以外的地区开店,于是,在人们的住宅区、小型时尚商业区或零售综合体中出现了一种实体模式 —— 邻里店。简单来说,邻里店的店铺面积不必太大,但能成为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空间,从 branding 层面出发,能够创造差异化体验的零售空间。

➤ 人们购物是为了获得灵感;

➤ 真正的邻里,在中国能成立吗?

➤ 有灵魂的空间;

03

新零售时代,商业地产要重构商业消费生态,这几个方向你抓住了吗?

商业时刻在变化,关注和把握商业新趋势,对商业保持持续生命力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八个方面解读实体商业未来的趋势,并进一步深化、升级。

➤ 泛零售领域未来8大趋势;

➤ 消费升级的核心是消费者的升级;

➤ 重构实体商业体验;

04

家庭运动新物种加速出圈,重塑运动场景成“吸客利器”

商业的本质正在从“买卖关系”过渡到“服务关系”,围绕“人”创造体验和服务升级。随着90后、00后等新一代消费力量的崛起,凸显“社交化”、“体验性”的商业及业态也随之大幅度增加。

逐渐兴起的复合式体验业态通过营造“兴奋点”,集运动、娱乐、休闲、餐饮等于一体,成功打造高辨识度的产品实现花式圈粉,正成为一种新的商业发展方向。近两年新兴品牌弹力猩球正是以这样复合式的体验业态快速出圈走红,积累了超高人气。

➤ 以家庭为核心共同成长;

➤ 集设计感和体验感于一体,品牌优势尽显;

➤ 重塑运动场景,获取全新消费流量;

场景化思维让消费者…

场景化思维让消费者产生会员代入感;城市文化结合的商业实现本地与外来消费的兼顾;5月新消费品牌融资超50亿;自营美食广场是为了吸引人流吗;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让消费者自觉产生会员代入感,购物中心应有场景化思维!

电影《西红柿首富》中,王多鱼掀起一场全民健身,鼓励大家用燃烧掉的卡路里兑换钞票。抛开结果是否达成目标不谈,这一想法成功激发了男女老少们“燃烧我的卡路里”的热情。现在,这样的互动“招数”在购物中心也屡试不爽。

比如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为了提升屋顶星空跑道对于周边客群的粘性,项目推出相关会员权益,消费者可以通过跑步消耗的卡路里兑换会员积分。通过这种互动,不仅增加了消费者使用既定场景的附加价值,达到为相关区域引流的效果,同时也无形中提升了商场会员活跃度。那么能让消费者对于商场会员身份更有“代入感”的场景应该怎么做。

➤ 提升会员多次“返场”的几率;

➤ 场景化思维玩法不断裂变;

02

积极与城市文化结合的商业,凭什么实现了本地与外来消费的兼顾?

商阜、码头、工业城市、药都、鱼米之乡这些过去的城市标签在高速的经济发展与功能组团一体化规划的背景之下渐渐远离了日常的语境,却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细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民谚至今仍是城市文化延续的内在机理。如何实现本地与外来消费的兼顾?

➤ 什么样的商业可以成为城市文化的代表?

➤ 与城市文化融合的首要条件;

➤ 除了餐饮,就没有能够承载城市文化的业态了吗?

03

5月新消费品牌融资超50亿,资本的“香饽饽”变了

中国消费市场已经走向精细化、多元化和个性化时代,不断成熟的90后、95后、00后已经逐步成为消费主力军。

传统品牌越来越难以取悦消费者,而近些年消费市场涌现出的新品牌,借助互联网思维在商品、品牌、营销、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满足了新消费时代下的消费者新需求。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5月份新消费领域共发生60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超51亿元人民币,融资数量有所上升,但融资规模不及上月。

➤ 投资更加理性,并非“大水漫灌”;

➤ 资本“余光”瞄向食品美妆之外;

04

自营”美食广场“成为主流,仅仅是为了吸引人流吗?

什么业态能够实现低成本快速见效的高频到访消费?当这个问题抛出来之后,在诸多答案中,餐饮总是首当其冲,在以竞争为主题的存量时代里,一条Mall里的美食街,带给整个场子的价值远不止简单的纳客入场。

➤ 购物中心里的美食街;

➤ 因美食街而产生的会员运营潜在空间;

➤ 餐饮聚类形成个性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