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商场空铺…

疫情之下,商场空铺是坏事吗;新消费时代来袭,实体店如何挽救下半年; 疫情后,这样的购物中心会很受欢迎;购物中心天台经济要上热搜了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疫情之下,商场空铺是坏事吗?

“上一次逛五角场合生汇还是在半年前,彼时上海网红品牌乐乐茶在其一楼开设全新旗舰店、星巴克甄选工坊也选址于此,商场空铺率低,一切欣欣向荣。即便如此,疫情影响下,半年后的五角场合生汇也难逃“掉铺”现象。

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6月初五角场合生汇整体空置率(包括围挡、明确入驻但未开业、门店在但已停业)提升至17%左右。合生汇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此番较大程度的品牌变化对商场是否就一定意味着是坏事?未必!

➤ 餐饮、亲子品牌掉铺明显,新势力正在崛起;

➤ 行业掉铺率过警戒线,商场下一步怎么走?;

02

新消费时代来袭,实体店如何挽救下半年?

按理说,疫情过后的企业应该都千疮百孔,但最近怎么那么多品牌都开始了大动作呢?全家、星巴克跨界抢生意,开启了办公室;优衣库直接把店铺做成了一个巨大游乐场;国内品牌也没闲着,卡宾门店升级整了个大的,直接把流动的大海搬进橱窗。

那时因为,这些品牌都意识到:我们正在迎来新消费时代。新时代里,必须要有新的变化来应对,否则就是死路一条。今天共和君就来跟大家说说,新消费时代,我们实体店该如何“乘风破浪”。

➤ 新的需求:隐性需求;

➤ 新的消费者:精打细算的后浪;

➤ 新的消费动机:为社交、为悦己、为人设;

➤ 新的体验:听、视、触、情全方位迭代;

03

疫情后,这样的购物中心会很受欢迎

随着消费的逐渐复苏,实体空间如何将人和货引回场内,如何满足生活需求消费,与商户共同提升场的商业价值,多维度激发消费市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可感知到,疫情促使更多消费者愿意为品质生活买单,智能化、品质化的购物空间,成为实体商业差打造异化道路的新起点,各大商业更是通过创新、升级、改造的方式,打造与消费者的联系纽带,加紧稳固自身市场地位。

➤ 智慧生态运营空间;

➤ 品质商业服务空间;

➤ 数字化智慧空间;

➤ 多元魅力空间;

04

除了地摊和集市,购物中心天台经济也要上热搜了?

夜经济的复苏让购物中心开始解锁各种夜间消费场景,充分利用广场、街区、外摆区的同时,和夜经济更加匹配的天台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天台经济能给购物中心差异化运营带来哪些新思路?在试水天台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未来是否会有更多惊喜“天台上见”?

➤ 高延展度场景,天台将成商场差异化运营利器;

➤ 夜经济激活天台,购物中心要面对哪些难点;

➤ 解锁多种玩法,天台经济大有可为;

让外摆区成为下一个…

让外摆区成为下一个“黄金地带”; “网红”菜市场,生意变好了吗; 国潮背后的“颜值经济”,真的那么香吗;“殡葬风”的统一店招,正在毁掉中国街道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购物中心如何让外摆区成为下一个“黄金地带”?

“地摊经济”成为全民话题之后,近日有所降温,“摆摊”逐步回归理性。

地摊是非常靠近消费者的存在,主要满足零散的消费需求,经营的时间、空间灵活度高,且有着很强的人群聚集效应。

实体商业借用“摆摊”汇聚人气,也是近来商业人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在购物中心中,外摆是最贴近摆摊内核的经营形式。

那么,购物中心外摆可以怎么做,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外摆效果?今天,我们通过国内外案例一探究竟。

➤ 100年前的“地摊经济”关键词:过山车、热狗和外摆餐位;

➤ 购物中心“摆摊”有哪几种模式?;

➤ 对比全球购物中心“外摆”:有哪些“通用公式”?

➤ 如何做好餐厅外摆?这里有几组数据;

02

那些爆火的“网红”菜市场,生意变好了吗?

地摊经济的兴起,“烟火气”也成为了刷屏热词。“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所谓“烟火气”,是市井百态,是生活气息。而城市中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除地摊以外,无疑就是菜市场了。要讲生趣,没有一个地方比得上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尝尝瓜果,听听小贩的吆喝和讨价,你会重新爱上这人间烟火。这里是对生活无望时,最好的治愈之所。

➤ 菜市场改造:消失的“烟火气”;

➤ 网红菜场:为何多是昙花一现?

➤ 我们需要怎么样的菜市场?

03

国潮背后的“颜值经济”,真的那么香?

据彭博商业周刊的市场调研显示,在2030年之前,95后和00后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群体。他们尊重个性化,重视产品颜值,更愿意为基本功能之外的“美”买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近两年国潮汹涌,曾经说过不爱国货的人,后来都“真香”现场了。那是因为他们在忠于品牌之前,都要先走“始于颜值”这一步。。

➤ 门店空间,给人一种高档大气的印象,而非走传统大卖场路线;

➤ 产品审美,不仅凸显当下潮流走势,更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内涵;

04

“殡葬风”的统一店招,正在毁掉中国街道

还记得去年3月,上海静安区常德街的店铺招牌,被统一整改的事儿吗?无独有偶,这样的事情前几天又发生了。6月11日,西安莲湖区四府街给街上的店面下令“统一门头”。一时间,十几家相连店铺的门头都换成了一模一样的黑底白字。

长沙、上海、武汉、厦门、北京......这种“招牌整改”运动,简直在全国飞速蔓延,没一个逃得掉!,这样千店一面的“一刀切”,可不就是扼杀了每座城市的特色,抹杀了街头的烟火气吗?

➤ 店招,是城市独有的灵魂;

➤ 店招,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 “暴力”统一店招,是对审美的摧毁;

购物中心如何在“烟…

购物中心如何在“烟火气”热潮中拿到满意分数;鼓励老旧厂区改造为商业综合体;聪明的商业街,都这么会加“冕”; “看上去很美”的绿色商业,有利可图吗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商业多样性:购物中心如何在“烟火气”热潮中拿到满意分数?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回答中外记者问题时肯定了成都的地摊经济,为摆地摊颁发了官方执照。时下,作为城市经济活力担当的各商业项目使出浑身解数调整业态、宣传引流、扶持商户,仍然感慨客流不足、商户经营困难闭店潮来临;而另一方面,地摊经济自发无序、商品重合度高,但人流如织。

地摊经济火爆,作为商户的集结地/载体的商业项目,如何结合地摊经济投身热潮,为商业运营现状破冰引流,为商户提供客流及销售,为已有会员及粉丝开展活动?。

➤ 经营场地提供;

➤ 商品优选严选;

➤ 经营管理配合;

02

国务院办公厅:鼓励老旧厂区改造为商业综合体!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意见》指出:推动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升级,鼓励经营困难的传统百货店、大型体育场馆、老旧工业厂区等改造为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从区位角度而言,城市版图在不断地扩大,那些曾经的旧工厂所占土地现今则是城市中心区域寸土寸金的资源。区位优势是其经济价值的首要体现。

➤ 旧厂房价值何在;

➤ 旧厂房改造案例;

03

聪明的商业街,都这么会加“冕”

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商业中心面临着电商冲击、体量过剩、千店一面的各种问题,很多年轻的消费者们不再仅仅感兴趣于步入一个全空调环境的购物中心,而是向往回归商业“逛街”的初心。而开放式街区商业具有其它商业形态无法替代的天然优势,已经成为新的市场突破点。

而“开放”的另一面,是开放街区对于天气有着极差的抗性。如何解决这一痛点?聪明的商业街区都想到了,那就是给商业街“加个顶”。

➤ 街区商业的新宠:顶棚!;

➤ 顶棚联通“中华第一街”;

➤ 顶棚“盘活”老码头;

➤ 顶棚营造“阳光商业街”;

04

“看上去很美”的绿色商业,有利可图吗

近年来,主打“购物公园”、“花园式购物中心”的项目越来越多,为消费者带来城市中难得一见的“绿野仙踪”。 本篇,我们将与大家一起探讨绿色商业的经济价值,以及如何将其渗透到“骨子”里。在笔者看来,绿色商业不仅在于提升项目绿化率、打造绿植美陈等“门面”功夫,还在于将可持续发展及环保意识渗透进商场规划设计、招商运营等方方面面,传递人文情怀。

➤ 灵魂拷问:绿色商业,有利可图吗?

➤ 给mall加点“绿”,是一项360°系统化工程;

2020第一季度中…

2020第一季度中国商业地产指数报告;真正“杀死”品牌的,是不够年轻化;大儿童出没 | 商业的未来,是“后浪”; 盒马全国首家“买买提”无人便利店落户朝阳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2020第一季度中国商业地产指数报告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商业地产指数降至105.65,同比下降15.16%,环比下降22.64%。受疫情影响,本季度各项二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宏观经济受到显著冲击,商用土地市场低迷,成交量显著下滑。线下实体商业基本冻结,商用物业开发指数大幅回落,零售商信心指数降至历年低点。

➤ 宏观经济指数:宏观指标全面受挫,季末开始逐步回升;

➤ 商用土地指数:局部土地市场热度尚在,二线城市明显萎缩;

➤ 商用物业开发指数:增量市场冻结,市场预期相对乐观;

➤ 零售商信心指数:线下遭遇重创,线上展露新机;

02

真正“杀死”品牌的,是不够年轻化

如今,年轻群体的消费能力提升明显,正在成为未来的消费主导者。有相关机构研究发现,2021年城市人口消费的每100块钱中,会有70多块钱是由年轻人花出去的。很多品牌为了挖掘隐藏在年轻人身上的消费潜力,也是不留余力,争先恐后想讨好年轻消费者。

大量使用“年轻元素”的营销行为并不能吸引年轻人,只有以酷感、真实感、独特感、认同感和幸福感这5大营销逻辑才能驱动品牌年轻化。

➤ 重新理解这一代年轻人;

➤ 品牌破圈?用酷感实现用户共情;

➤ Be Real!真实才是品牌驱动力;

➤ 群体认同,永不过时的圈层效应;

03

大儿童出没 | 商业的未来,是“后浪”

年轻即未来。作为最具时代气质的“大儿童”,拥抱“后浪”,就是拥抱商业的未来。精神消费崛起、互联网化、一路种草一路拔、消费需求旺盛、只为喜欢埋单等方方面面塑造着这届青春主力军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于商业而言,永远和新时代最年轻的新物种在一起,一同进化,重构价值,才是未来之道。

➤ 打破次元壁,释放巨大的商业想象力;

➤ 老品牌焕新,国民记忆的年轻化;

➤ 音乐文化狂欢,现场娱乐受追捧;

➤ 潮流还是运动?年轻人两个都要!

➤ 为情感买单,宠物服务在不断向上;

04

盒马全国首家“买买提”无人便利店落户朝阳

5月26日,盒马望京小店在朝阳区望京街9号商业楼C座-1层正式开业,面积30平方米,经营零食、饮料、牛奶、面包等近300种商品,主要消费群体为园区员工。这是盒马在全国范围内尝试的创新业务突破,采用无人便利店的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新鲜、便捷的临时补给。

此外,据北京商报消息,盒马mini北京首店也将落户朝阳。mini店是盒马2019年推出的生鲜小店模式,店铺面积为500㎡-1000㎡,可提供约3000个品类商品,并延续其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配送范围为1.5公里。

商业正在进入空前的…

商业正在进入空前的“淘汰”时代;饿了么将改造100城传统菜场;教育培训机构转型后再出发;让购物中心“绿”起来;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分化加速,商业正在进入空前的“淘汰”时代

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回到商场,他们曾经逛过的一些店铺或许已经永久性的不在了,比如京津地区的九毛九。根据赢商网的数据,疫情期间全国购物中心平均掉铺率高达21.1%,高出行业警戒值。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回暖率的59.3%和掉铺率的21.1%,都只是平均值。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猫头鹰研究所】发现,这次疫情所带来的“马太效应”正在加速显现,强者恒强,弱者更弱。

➤ 消费“首位度”争夺决定项目生死;

➤ 真正的交情是让租户持续赚钱的专业能力;

➤ 疫情加剧南北经济和消费的差距;

02

饿了么发布“智慧菜场六大标准”,今年将改造100城传统菜场

近日饿了么在杭州发布“智慧菜场六大标准”,其中包括食材安全可溯源、选品智能管理、数字化营销、30分钟履约配送体系、支付新技术、全场景数字化管理等内容。饿了么智慧菜场已在宁波、湖州、杭州等多地上线,今年饿了么还将依照上述标准完成100个城市的传统菜场改造工程。据悉,杭州骆家庄农贸市场正是首批完成改造的“智慧菜场”之一,由饿了么和CityDo等相关合作方联手打造。

➤ 质控数字化:农产品全流程数字化,食品安全可溯源

➤ 选品智能化:大数据提供选品经营指导,菜摊拥有数智中台

➤ 数字化营销:营销方式数字化转型,直播带货等新场景进入菜场

➤ 履约数字化:即时配送覆盖3公里生活圈,线上买菜30分钟到家

➤ 技术多样化:刷脸支付、AI识别、5G等新技术广泛应用

➤ 管理可视化:智慧大屏实现信息可视化,菜场步入云管理时代

03

教育培训机构转型后再出发,购物中心如何掘金8000亿市场!

近期中小学陆续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幼儿园于六一过后相继开园,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也将“重启”线下培训活动。

购物中心教育培训业态此前侧重的“线下模式”受此次突发事件影响大、时间长,因此不少教育培训机构迅速切换为“线上模式”,同时通过产品与服务创新升级,在维系老客户的同时,也逆市拓展了新市场,在看似艰难时期实现蝶变与升维,在“复原”之后能自如切换到“快进键”。

➤ 行业前景依然美好;

➤ OMO模式成为新常态;

➤ 不断打磨核心竞争力;

04

让购物中心“绿”起来,我们还需要更多脑洞

疫情阴霾下,全国掀起一场“户外热”,大大小小的公园成了新“网红点”,让客流流失严重的购物中心“酸”了。在过去的刻板印象中,公园就是老人家散步、耍太极跳广场舞的地方,和购物中心的目标客群——新中产、新世代重合度并不高。但随着健康生活理念日渐渗透,加上“抗疫常态化”的新消费语境,开阔、绿意盎扬的空间已经成为当下保持社交距离的新需求,也是购物中心重新抢夺客流的新引擎。

➤ 简单的绿植叠加,与空间生态的重组,有何区别?

➤ 如何让商场里的“绿色”,成为打造“情感共鸣场”的利器?

➤ 商场花钱做绿色运营,能赚回来吗?

阿里健康发布《健康…

阿里健康发布《健康趋势白皮书》; 茑屋中国,准备“收编”千家单体书店;海外零售应对危机;95后年轻人群消费趋势洞察;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CBNData联合阿里健康发布《健康趋势白皮书》:解析线上5大最热领域

在国民生活中,健康始终是最受重视的,远高于其他方面的渴求。随着我国国民对健康的诉求持续增长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加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关于健康的政策不断出台,健康在国民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而进一步推进了中国整体医疗健康产品市场快速发展。

➤ 医疗器械,在家也能搭建治疗场景;

➤ 隐形眼镜,下沉市场超年轻消费者拥有话语权;

➤ 滋补品,要滋补更要随时随地方便地补;

➤ 保健品,特殊品类存在巨大的市场发展;

02

茑屋中国,准备“收编”千家单体书店

根据《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2019年中国实体书店数量超过70000家。其中,品牌书店(非新华)数量TOP10合计仅1500多家,绝大多数为非连锁、“单体”书店。2012年,是实体书店“出版萧条”、“脱离书本”的年代。增田宗昭一意孤行,在日本中产聚居的代官山,开设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茑屋书店。以杭州、成都、上海3家店为支点,茑屋想撬动的是“中期计划在中国开设1100家店铺”的超级梦想。

➤ 开在网红三城,没有比门店更好的品牌广告了;

➤ 选址逻辑:经济文化综合实力高、城市复合空间;

➤ 茑屋中国千店,把手伸向急冻的单体书店?

03

不浪费任何一次危机,海外零售“祭出”3招

国内实体商业正在回暖的同时,海外实体零售的状况并不乐观:百货持续大规模关店和宣布破产;快时尚品牌持续退出中国并关闭海外店铺;奢侈品多次涨价以求度过危机。实际上,海外各实体商业虽然暂时遇困,其背后情况也不尽相同。突发状况下,几个有关实体零售的变化正在酝酿之中,且将在疫情过后给海外乃至全球零售带来深远影响。

➤ 困境来临,机会属于从未放弃数字化的零售企业;

➤ 想要持续留住年轻消费者“消费体验”需重新定义;

➤ 零售本质再次回归:注重供应链之争;

04

2020年95后年轻人群消费趋势洞察

95后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线上购物、社交媒体、在线娱乐、移动支付、本地生活等从方方面面塑造着95后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而随着年龄的渐渐成熟, 95后人群正逐步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成长环境优渥,可支配收入较高,生活中消费需求多元的95后人群,正逐渐成为消费重要的新兴力量。,其消费能力也快速增长,同比增速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 95后年轻消费力快速崛起;

➤ 认识95后年轻消费者;

➤ 95后年轻人群消费行为洞察;

➤ 年轻人群未来消费展望;

印力集团正式退出三…

印力集团正式退出三林印象城; 国货,远比你想象的吸引年轻人;找寻文化与商业的平衡;「它经济」日益走俏,小动物蕴含大商机;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印力集团正式退出上海三林印象城

距离三林印象城开业仅仅过去19个月后,由于项目成功的旧改与优秀的操盘数据,印力上海携手信城不动产已于2020年5月12日正式完成交易并退出管理,实现资本市场投融管退的完美闭环。三林印象城也将于后续正式更名。

➤ 2017年年底,印力集团携手深圳信城不动产,联合拿下上海浦东三林地区原“三林城市商业广场“地块;

➤ 2018年2月份正式开启旧改动工;

➤ 印力团队从进场施工到正式开业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于2018年10月26日正式盛装启幕;

02

国货,远比你想象的吸引年轻人

5月10日中国品牌日,苏宁易购大数据平台发布2020国货消费趋势报告,国货商品消费同比增幅较大,在众多品类中国货已成为消费首选;下沉市场成为国货消费的增长高地,年轻人贡献国货消费的半壁江山;国货消费迎来新场景,直播带货、社交导购等成为国货消费新方式。

➤ 国货消费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00后成为国货消费主力;

➤ 一二线城市占据国货消费主力,三四线城市增长潜力巨大;

➤ 男性国货消费偏爱智能数码,女性国货消费偏爱美妆品类;

➤ 智能化、定制化、超级性价比,成国货消费新热门;

➤ 直播购物、社群导购,成为国货消费新方式;

03

未来,如何找寻文化与商业的平衡?

一场疫情,加速了不良店铺的消亡,也让人们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富足。一些书店不仅在疫情期间筹开新店,而且更是收获了很多粉丝的关注和支持,还有些书店顺势搞起了线上直播……实体商业正在回温,作为文化空间的实体书店,将会怎样继续演绎“知识就是商业的力量”呢?

➤ 先锋书店:书店开到乡村去;

➤ 茑屋书店:加速中国开店的步伐;

➤ 上海三联书店:恢复活力,落户武汉;

➤ 单向空间:文创是当家花旦;

➤ 成都西见书集:沉浸式自习室&非遗;

04

「它经济」日益走俏,小动物蕴含大商机

最近被《动物森友会》刷屏?近年来,在社交网络中走红的“萌”现象,正在抢食大众消费市场,基于满足消费者情感诉求的全新营销模式也应运而生。时下,“它经济”已逐渐深入购物中心的营销模式,不仅为消费者解锁了全新的动物互动方式,也带动了商业人气和消费的增长。

➤ 聚合多种业态,打造社交第三空间;

➤ 构建主题街区 提升互动体验感;

➤ 动物艺术装置,对空间、感官记忆的一次重塑;

购物中心“文创经济…

购物中心“文创经济”; 2020青年消费数据报告;我国零售业发展五大趋势;优质的购物中心外立面;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购物中心“文创经济”的正确打开方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多元化和消费升级的不断演变,购物中心逐步转入存量优化改造时代,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需求不再拘泥于传统购物,趋同的业态组合也固然满足不了多样化的消费者体验需求。创造出更多走心且个性化业态经营才是购物中心改造转型、疫后占尽先机的正确姿势,谁更能够洞察消费者、抓住新经济业态的机遇窗口,谁就能俘获消费者的芳心。

➤ 高颜值书店、跨界复合店新空间,成为购物中心最热衷的新型业态

➤ 博物馆、画廊、剧院、国潮文化的进驻,促使消费者发圈打卡

➤ 个性化的文创产品及DIY手工体验,聚焦千禧一代及Z世代消费群体

➤ 影视聚焦、延展IP话题展,营造购物中心沉浸式文创体验空间

02

中国青年消费行为大赏:这届年轻人爱读书、工作猛,也很会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全球暂停尚有日,中国巨擎已重启——在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0青年消费数据,从消费行为来看疫情以来年轻人们的消费变化与趋势,可以发现非常可喜的变化:

➤ 疫情爆发至今,年轻人的精神追求、工作状态已到最佳;

➤ 年轻人家庭责任感增强,成为家庭民生必需品的购买主力;

➤ 这届年轻人工作猛,也很会玩,95后更会玩。

03

我国零售业发展五大趋势:品质、新体验、智能、服务、社区

此次疫情将深刻改变人们的消费需求,从主观上来看,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品质要求将较以往更高。

➤ 以品质为中心优化商业供给

➤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满足新体验新需求

➤ 以智能产品为中心活跃商品零售市场

➤ 以服务性业态为中心促进零售业态和服务业态深度融合

➤ 以社区商业为中心提高居民幸福感

04

这些购物中心光看外立面,就想进去逛整天!

外立面是建筑的表情,对于建筑物而言,外立面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在精工求新之余,还得赏心悦目!看惯了千篇一律的购物中心外立面,今天来看看这些美呆了的购物中心外立面吧!

➤ 墨西哥利物浦百货商店

➤ 五四北泰禾广场

➤ 墨西哥利物浦商城

➤ 银座东急广场

➤ 上海189弄购物中心

如何面对「退租掉铺…

如何面对「退租掉铺潮」;音乐如何带动商业?;为顾客营造更好的消费体验;体育主题MALL成为商业地产下一个风口;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购物中心该如何面对「退租掉铺潮」?

武汉解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各界终于得以松一口气。但对实体零售业来说,却仍沉浸在疫情的阴影笼罩中,难以解脱。疫情对零售品牌的影响中,餐饮及娱乐业受影响最为严重,近90%受访

业表示,暂停营业、缩短营业时间及防疫物资购买、员工补贴等防疫措施,致使经营收入断崖下滑,资金周转压力陡增,各实体零售企业苦不堪言。

➤ 无力支付 退租无解

➤ 疫后掉铺 何去何从

但“危”“机”共生,闭店退租也意味着疫后时期品牌们的优胜劣汰,这或许将成为购物中心调改革新和寻找更适合自身租户的绝佳机会。

02

有温度有个性,音乐如何带动商业?

立足“小众化”的艺术主题购物中心,不再用商品吸引消费者,而是通过“艺术氛围+体验”形成强大的拉力。例如,通过音乐将消费者引入商业,从而形成消费。

➤ 以音乐艺术活动为核心载体

➤ 引进一系列音乐主题特色商户

➤ 创新运营活动提升客群艺术欣赏能力

➤ 景观、建筑、体验融汇绿植、灯光、水系、音乐等元素

03

客流逐渐回暖,实体商业如何为顾客营造更好的消费体验空间?

全国范围的复工复产正在推进,物资供应快速恢复,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得以释放,一些地区出现了消费“小阳春”,主要民生商品及线上消费表现亮眼,从消费券使用情况来看,消费者对生活消费品

的需

求激增。

在人们高涨的消费欲望下,购物中心、百货如何为顾客营造更具体验感的商业空间呢?

➤ 情感体验生活方式

➤ 治愈式消费体验

➤ 完善配套设施

04

全民健身时代下,体育主题MALL成为商业地产下一个风口

2020年春节,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灾难面前,人类显得愈发渺小。目前,中国境内的疫情已经趋于稳定,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更加凸显,大健康产业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体育产业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撑,亦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板块,全民健身更是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新高度,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当下,人民的健康素质不仅代表了国家的精神风貌,更展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 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将达7万亿

➤ 敏锐捕捉市场趋势,打造品牌“新物种”

➤ 赋能都市健康生活,满足消费者体育运动新需求

上海购物中心202…

上海购物中心2020年度发展报告;消费者迭代升级购物中心怎么做;购物中心休息区设计;一季度GDP增速-6.8%;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上海购物中心2020年度发展报告

上海购物中心根据上海市政府有关商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致力于提升“上海购物品牌”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上海购物中心在商业零售服务领域中的创新性、地标性、时尚性的引领作用,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服务品质,积极探索业态创新,成为国内外优秀品牌的首选地,为繁荣消费市场、满足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发挥了主导作用。报告主要统计了以下内容:

➤ 2019年购物中心新开情况;

➤ 2019年购物中心经营情况;

➤ 2019年上海购物中心显现特点;

➤ 2020年上海拟新开购物中心及趋势展望;

02

消费者迭代升级,购物中心如何站在新风口?

作为主导未来10年消费格局的年轻人,80、90、00后们的种种消费偏好正在潜移默化地左右着整个消费群体的偏好与需求,影响着未来的消费格局。80、90、00后正在成为未来商业的核心,把握住这一代的消费需求,下一个消费十年也就唾手可得。

➤ 一个年代一种态度,一个年代一种消费主张;

➤ “生而不同”解码消费观差异;

➤ 如何把握下一个消费10年;

03

购物中心最易被忽视的服务细节:休息区设计

国内购物中心存在的普遍问题:休息区设置的缺陷。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购物中心内人头攒动,却没有多少可供顾客坐下休息的地方,顾客只能不停地逛街,逛到累了就打道回府。休息区作为一个功能性较强的空间,在购物中心规划时却往往受重视不足。那么,休息区到底重不重要?

➤ 购物中心该不该重视休息区?

➤ 当前购物中心休息区的普遍问题

➤ 好的购物中心休息区长什么样?

04

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6.8%,最难时刻过了吗?

今天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创改革开放以来最低。GDP下滑超预期,国外疫情走势不明朗,市场上出现两种声音——期待V型反弹出现,或说没有必然的V型反弹。V型反弹是否会出现,还要看近期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两大因素——工业、房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