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商铺分割这…

购物中心商铺分割这块“蛋糕”该如何切好?


铺位分割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当我们以经营为导向来进行划分时,才会发现要对一个数万平方米的卖场进行合理的铺位分割,并非一件易事,须照顾销售、招商、经营等各方面。而且,铺位的分割对项目的销售、招商及后期的经营影响深远,需平衡每个要素。

一、商业地产商铺分割细节

1、特色餐饮

一般需求1000平方米以上,上下水电力天然气排烟排风隔油池新风广告位营业时间较长充足停车场;

➤ 咖啡馆80-200平方米上下水电力广告店铺外环境优雅的庭院可以将座位搬出去增加气氛和吸引人流;

➤ 西餐厅300平方米以上;

➤ 酒吧约200平方米以上(24小时营业)。

2、配套行业

美容美发150平方米以上(冷热水,电力);

美体500平方米以上(营业晚上10点,最好提供停车位);

洗衣店50-100平方米(水电,房屋分割要进深);

商铺的分割要根据行业需求的面积和配套设施来决定。

3、服务配套行业

便利店150-500平方米(小储藏室,24小时营业);

药店100-200平方米(24小时营业);

花店10-30平方米(上下水);

银行500-1000平方米、电力独立、出入口前厅营业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租买均可租赁要签10年以上。

4、展厅、精品店

彩扩店60平方米;

化妆品、黄金珠宝、钟表、皮具、箱包、饰品均需100平方米以上;

服装、床上用品、休闲装、流行服饰、内衣均需100平方米以上。

二、业态定位决定分割标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商铺分割不能盲目的进行,在着手进行铺位分割前,首先要确定铺位分割的标准,而铺位分割标准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项目的业态定位。

在零售的分割标准中,街铺、内铺的分割标准都不同;对于零售主题商城的分割甚至还分为铺位和柜台的区别等。

在以经营为导向的商铺营销时代,铺位分割也已经不是一味“划小铺划蚂蚁铺”的时代;铺位分割固然要考虑到销售的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的划小;要寻求销售和经营的平衡点,做到兼顾销售、招商与经营。

三、铺位分割三要素:通道、开间、进深

在明确了铺位分割标准的基础上,还要确定铺位分割的三要素,即通道、开间和进深。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通道要考虑主通道和次通道的区别,开间和进深需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合理比例。譬如,开间和进深的比例不宜超过4,以保证每间铺位的适用性。

不少商业项目在进行铺位分割时,为了销售利益最大化,不注意商铺的开间与进深的比例,分割出开间狭窄而进深狭长的商铺,这样的商铺很难适合业态经营,最后导致商铺无法出租使用。

在铺位分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考虑建筑柱网结构的问题,要合理处理柱网与铺位分割之间的矛盾。譬如柱子不能在铺位中间,不能影响商铺的使用;柱子不能影响铺位的展示面等,还要注意铺位分割后的卖场人流导向和环通问题。

死角铺位的处理也需注重,任何一个卖场在进行铺位分割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遇到此类问题。

根据经验,对于铺位分割的死角我们可以通过在保证整体实用率不至太低的前提下,适当的划分休闲区,以增加死角区域对人流吸引力的砝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铺位死角。

四、商铺分割销售与经营的矛盾

说到商场的经营定位,每个人都可以谈很多的见解与看法,不少商业专家或者所谓操作经验丰富的人士,代表发展商来拷问商业经营定位问题,当他们侃侃而谈的时候,我总是很用心的去聆听与学习,但一旦我告诉他们这几万平方米的商铺要销售给上千个小业主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就有些不知所措了。

如果不考虑商铺分割销售的问题,任何一个商场的经营定位都是多向的。

从经营品种上来说服装鞋包、家电数码、化妆品珠宝或者是家居建材、餐饮娱乐等等,从经营模式上来说可以是独立经营、独立收银的专卖店,也可以是开放式统一经营的大卖场从业态模式上来说从传统的百货、超市到主题商场、购物中心都可以选择;从商品档次定位上高档、中高档或者是中档、中低档也都有市场。

但是当我们一旦考虑到销售商铺的问题时,可以选择的定位方向就迅速缩小了,开放式的、统一收银的不能搞了、高档的甚至中高档的也很困难了,反正涉及到统一经营的、统一收银、大面积、大卖场的都难以成为商场合适的定位选择了,因为产权分散了,无法统一了。

五、商铺分割销售与返租期的问题

商铺返租销售已经是时下最流行的商铺销售策略了,返租销售的优点的确是明显的,一来降低了投资门槛,扩大了投资客户群体,二来通过返租形式,发展商或者经营管理公司至少可以拿到商场2~5年的短期或者10年、20年的长期统一经营权。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返租期的长短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

返租期短,发展商包袱小,但投资者觉得风险大,3、5年后,商场到底经营怎么样,大家都没有底。

六、平面设计分割

平面设计的内容是确定商业形态,确定承租户单元的布局和面积大小,为所有承租户提供一个互利互惠的机会,最大限度为每个承租户带来穿行人流,提供最多的购物机会。

柱距与单元面宽有直接关系:大商店面宽,6、9、12、15、18、21、24。柱子不宜落在店面线上。

根据经验进深一般在24-36米比较合适。如果开间方向的柱距是6米(9、12、15、18、21、24),那么进深可以是2×6,3×6,4×6。

9米柱距是商业地产开发比较常用的选择,对于面积分割以及降低施工成功有益。

七、商铺分割的原则

1、主题的原则

即结合商铺推广的主题功能来进行分割。

① 如果项目某个楼层业态规划,将来的定位是以服装、音像业为主,则那些进深与开间之比大于的商铺销售不会有太大困难,因为经营服装、音像业不需要太宽的门面,而商铺的后部又可以用来存货。

② 如果项目将来的主要商业定位是以餐饮、零售业为主,则几乎可以肯定目前存在的那些进深与开间之比的商铺将会因为餐饮、零售业主考虑到不适合自己将来经营或者出租而拒绝购买,因为这些种类的商业要求必须有较宽的门面,而很深的进深对它们几乎没有什么用处。

2、人性化的原则

即分割出的商铺,要符合业主经营、使用的要求;分割出的道路,要符合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购物心理和走路习惯。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① 所有人性化所要求的人流通路设计必须要有;

② 所有不符合人性化所要求的人流通路设计必须去除。

3、科学利用的原则

即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充分利用有效空间面积,所有可有可无的空余面积都应该利用起来作为商铺,尽量减少和压缩辅助功能区的面积。这是提高使用率,降低公摊比例的唯一有效途径。

辅助功能区,是指在商业场所中那些必须具备,而又不能用来当作商铺销售创造利润的面积。例如楼梯、道路、厕所休闲空地、设备间、绿化、停车场都属于辅助功能区范围。

八、目前商铺分割存在的不足

单纯从营销的角度出发考虑,目前部分商业项目的分割不尽合理,这是造成部分商业项目公摊比例过高(有的高达50%)的直接原因。

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铺分割不规则

从设计可以看出有许多商业项目分割不规则,而且进深与开间之比大于 4:1,这会给将来销售和使用带来很多麻烦。

由于商业经营对场地形状结构的要求较高,不合理的分割肯定会对一部分买家造成排斥。

2、辅助功能区太多

辅助功能区太多,白白浪费了许多可销售面积。主要是楼梯太多、厕所太多、空闲场地太多。

3、三多不除,公摊不减

➤ 楼梯:从设计上可以看到,目前许多商业项目在一、二层设计了过多的公共楼梯,按照一般的人流量估算,如果不考虑消防因素,根本用不上过多的楼梯。过多的楼梯不仅增加了相应的通道面积,而且增加了建安成本,也不利于今后的管理,实在是没有必要。建议在消防标准范围内相应设置即可。

➤ 厕所:目前一些商业项目在面积内,分布了十几个厕所!而在深圳沃尔玛2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一共也只在一楼设有1个公共厕所,世界500强企业的精打细算,确实值得我们参照和学习。对此,我们建议设计上按照正常的标准每层保留一个公共厕所即可,这样不仅节约了面积、建安费,还省下了一大笔的卫生设备购买、将来维护费用,实实在在是一举多得。

➤ 空闲场地:目前的一些商业项目由于设计不合理,存在过多的空闲场地,浪费了使用面积。

4、通道和道路分割不合理

许多商业项目的通道和道路分割不尽合理,有的用不上,要用的没有。

一方面过道没有针对人流的导向进行设计,设计了大量过道、楼梯和回廊,有的也许今后很少能利用,浪费了空间;另一方面过道设计不规则,拐角、分叉太多,不符合人的行走习惯,对空间也造成浪费。

按照商场经营的规则,就怕消费者不来,来了就要你多走路,否则我的生意怎么好得起来?深圳等沿海城市吸取国外经验,一般将出入口分别设置在商场的两侧而非正中间,在满足人流量需要的前提下,针对消费者的行走习惯,对道路尽可能地进行压缩,为的就是有效提高使用面积,延长消费者在商场内的滞留时间,带旺商铺。

九、商铺分割总结

1、近深与开间的比例要协调;

2、主通道与次通道的规划,在主要通道尽可能看到更多的商铺;

3、人流导向;

4、死角的处理;

5、尽可能的把使用率提高,卫生间、通道的宽度、公共休闲地带等的规划;

6、购物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者心理、人流走向习惯;

7、柱网的处理,柱子尽可能不要放在铺位中间;

8、不影响消防合格的要求;

9、按照业态划分,服装、音响店需要的开间小、近深长。餐饮开间适当大点,近深也长;

10、分割的形状尽量方正、不要异形。

文章来源:INSITE盈石资产

满天星艺术空间 |…

满天星艺术空间 |“碰撞·传承,非遗对话”作品展圆满开幕


“碰撞·传承—非遗对话”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与艺术融合暨绘画作品与泥塑作品展在2019年11月5日于满天星艺术空间开展。

马桥手狮舞来源已久,它源于狮子灯,是上海市的传统民俗舞蹈之一。由于手狮舞舞蹈场面热烈,充满自娱、娱人的生活气息和喜庆祥和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深受人们喜爱。2007年6月,马桥手狮舞被列为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6月,又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两种非遗文化的融合,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本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小朋友们的舞狮绘画作品和泥塑作品,也邀请了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马桥手舞”、“泥塑”的老师于11月10日开展了一次制作泥塑作品的手工活动。

老师们正在耐心的教授小朋友制作舞狮模型

小朋友在专家老师的专业教导下,既学习了非遗知识,接受了非遗传承,同时也跟随专家老师边学边制作。在小朋友制作的过程中,以小朋友为主,充分发挥小朋友的想象力,呈现出了多样的作品。

在满天星设立的“碰撞·传承 非遗对话”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与艺术融合优秀作品展上,通过一件件小朋友用心制作的作品,全面介绍了马桥镇非遗项目资源,也充分展示了小朋友们精心制作的劳动成果。让马桥的人们了解到非遗文化传承的意义及重要性。


展览信息

【展览地点】

上海市马桥镇满天星生活广场1号楼4楼

(华宁路与银春路交叉口西50米)

【开放时间】

11月5日-11月30日

周二-周日 14:00-20:00

(周一闭馆)

如何掘金万亿级社区…

如何掘金万亿级社区商业消费?抓住这四大趋势是关键!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城市新中产的崛起,传统底商已不能满足商业升级的需求,现代化综合型的社区商业开始成为开发商突围的关键和新的发力点。

社区商业作为一种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基本功能是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服务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等。

有专家把构建社区商业网络形象的称为“51015”,即居民出门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便利店,10分钟就可以到达超市或者是餐饮店,骑车15分钟就可以到达购物中心,像一根根“毛细血管”,更直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

一、“因住而商”的社区商业 服务消费进入万亿级市场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愈加完善,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改变,商业业态从城市中心商业转变为社区商业。商业竞争格局加剧,在城市商业风险的升级中,社区商业利用与人无缝对接的优势反潮流发展。

国内的社区商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商业主要以历史形成的沿街商铺为载体。这种自然形成的商业形式,在后期随着商业房地产的逐渐成熟,社区商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国内开始出现了一大批“购物中心”、“生活广场”、“娱乐休闲街区”等形式的社区商业项目。

而且,大多社区商业的规划也朝着成为一种综合建筑、景观、空间、声音的体验式场所,一种为社区居民创造拥挤热闹的场所的方向发展。

有调查表明,201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住宅施工面积达53.6亿㎡,按照住宅商业配套最低比例10%计算,未来社区商业施工量至少达5.36亿㎡,这个体量换算为具体数目,预计到2030年,全国住宅面积将超300亿㎡,将形成至少2万个新社区商业,中国社区服务也将进入万亿级市场。

各城市区域级购物中心开发趋于饱和,未来几年国内社区商业体量庞大,人们的消费趋势亦更倾向于就近购物,预示着社区商业即将迎来黄金发展的十年,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当下实体商业竞争的新蓝海。

二、聚焦最后一公里 抓住这四大趋势是关键

社区商业由于紧邻居民生活区,作为“生活的最后一公里”,拥有庞大且稳定的消费客群,营业收入稳定。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社区商业的潜力价值也得到不断发掘。

➤ 集多功能、综合化、细分化于一体

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社区商业也会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表现出不同类型的社区商业,逐步细分化,以适应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居民需求。因此,在国内社区商业的发展中,未来也将向更加规模化、多样化及完善化发展的方向发展。

从房产企业开始发展的保利商业,建立项目长线运营机制、与周边社区形成可持续良性发展,是保利商业正在践行的准则。

以差异化产品矩阵打造定制化购物中心,构筑的时光里和保利广场两大产品系列,通过多业态有机结合,满足消费者多元的消费需求,也带来全新生活方式艺术体验。

➤ 业态向便利店、生鲜超市发展

当下,“小而美”的社区化零售业态更符合新形势下消费市场的客观需求。越来越多的大型超市开始向着社区便利店转型,传统的菜市场也开始被连锁经营生鲜超市取代。

在这样调整下,不仅优化了整个社区商业的生态体系,还带动了周边商业形态的提档升级,在保持原有消费基础上还带动了更多年轻消费力。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社区生鲜与便利店业态将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例如2018年新城控股与盒马鲜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提供优质的门店资源及个性化服务,同时也助力盒马在全国市场的扩张。

➤ 社交体验塑造个性化场景

社区商业不仅承载了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还需要满足消费者的娱乐、休闲、社交等情感消费需求。尤其是在未来的社区商业发展中,体验感塑造的场景个性化,也更有利于吸引周边消费者的注意。

比如金科商业在打造美邻汇时,是以成为邻里之间的“兴趣社交中心”。

➤ 有温度的社区商业更吸引注意

社区商业除了能为消费者提供好的环境外,还应当在光线、气味、服务等方面照顾人的五感,打造更贴心的商业环境,给消费者新的体验。因此,未来的社区商业也应该更加像是一个社区,提供社交、休闲、玩耍、聚会、充电及心灵交流的空间,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情感公共空间”。

关于这一点,印力则提出创建有温度、可交互的美好生活场景,打造日趋丰富的商业场景、空间内容。

三、摸索中创新 这些项目打造了社区商业新生态

据了解,社区商业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由于家庭汽车的普及,以及城郊新建的发达高速公路,使得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区扩散,由此产生了专门为郊区新建居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商业。

之后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在60年代,由于居民的郊区化也开始出现社区商业,而后到了70年代,新加坡的社区商业也开始了大规模发展。

当社区商业进入中国后,根据不同的地区的地域风貌和风土人情打造形态不一的社区商业,起步中的中国社区商业规划借鉴国外成熟商业社区的经验,在发展中学习,在摸索中创新,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商业模式。

➤ 美国——社区商业发展的“鼻祖”

当前,美国的街区式社区商业和邻里型购物中心,其网点总数和出租面积分别占到了城市整体商业的95%和70%。这样的发展基数也让美国街区式社区商业和邻里型购物中心的零售额占到美国商业总零售额的1/3以上。

在美国有大量优质的社区商业代表,但值得一提的是RUNWAY PLAYA VISTA,该项目是一个服务于高收入群体的社区商业项目,位于科技帝国硅谷临近的区域,服务于Facebook、google等互联网总部员工,集合工作、商业与居住功能为一体。

这里是洛杉矶西部50年来第一个全新的社区,所以大概区别于美国传统社区的概念,在这样高技术、高收入群体聚集的区域内,社区商业的配套升级也可以成为新生活方式打造的借鉴。

➤ 新加坡——“邻里中心”

“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在美国率先提出,后来新加坡则采用了“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并且有效地结合了国情,建造出富有新加坡特色的社区商业模式。经过近半世纪的发展与探索,日趋成熟的商业模式已然成为新加坡城市名片的写照。

新加坡“邻里中心”主要分布于政府组屋区内,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配套服务,其主要功能为完善的商业、服务、娱乐等生活配套,其实质是购物中心。

体现了“小而精”和“高净值”的特色,所有商铺由专业的运营商集中经营和管理。同时,新加坡“邻里中心”是新加坡政府根据新加坡社会文化情况进行长远考虑而构思和制定的精神内核,既充满东方哲学与智慧又与西方人文精神相融合的规划指导思想,使得“邻里中心”体现现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新加坡比较有代表性的第一乐广场,成功之处是亲民设施增加社区商业粘度。这是一个家庭消费为主题的社区购物中心,营业面积仅有2万多平方米,却有150多家零售商家。

➤ 区域消费新热点——NTP新城广场

事实上,这种“舶来品”商业模式在进入国内后,根据区域属性的不同,也发展了多种模式的社区商业。

在北京的NTP新城广场,是新鸿基地产在北京落下的第二子,项目的落成也标志着其在内地的布局扩张更进一步。

NTP新城广场的打造专注以方庄商圈为中心的周边区域,旨在打造南城超级家庭娱乐购物中心及一站式休闲生活场所。此外,NTP新城广场还拥有齐全业态、丰富品牌和多样化购物体验,在定位上也更侧重于生活化、品质化。

➤ 国内高端社区商业——浦东嘉里城

浦东嘉里城不断引入新兴品牌,加强儿童业态品牌与个性化、小众的零售品牌,让商业环境常换常新,既能顺应商场战略定位的调整与升级,又可以通过品牌的高更迭来实现租金的快速增长。此外,项目还整个社区联结在一起,用活动丰富居民生活,持续点燃人气。

➤ 低调创纪录的社区商业——武汉保利广场

在武汉的社区商业市场中,最容易让人记住的当属2016年开业的武汉保利广场,因其业态品牌的新鲜度对应了商场体验与家庭娱乐定位,填补了武汉光谷商圈商业市场家庭生活体验式购物中心版图的空白。

此后,武汉保利广场也开启了其在区域内发展的高光时代。

开业首年项目盈利便已超2000万、客流销售突破3位数增长,且营运期一直保持双位数高速增长,招商率、开业率一直保持100%,快速度过成长期,进入成熟期。

开业第二年,项目开始引进的网红年轻品牌和自身孵化的品牌,及时满足了周边消费者的需求。

如今,在项目开业即将满三周年之际,项目在品牌调整上,同样大刀阔斧的进行自我升级,引进了6大光谷首店品牌,包括西西弗书店、ROSE CROWN、YES I AM、NOME、杨梅红等。

这样连续进行大动作的调整在社区商业中实属少见,但也正是由于保利广场坚持自身的优化提升,为提升周边居民的消费生活大有裨益。

在开业运营的三年以来,保利广场始终积极引进时下年轻的潮牌以及全新体验业态,同时融入潮流元素与生活美学,强塑购物中心的场景化与主题化,在提升消费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消费黏性,逐渐发展成为武汉社区商业的佼佼者。

还有项目打造专属的原创IP形象——小保小利,以场景、主题、互动作为基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丰富和拓展,打造多元业态。而且武汉保利广场在IP的设计、使用、周边衍生品的开发上,未来还将会延伸至每个产品线,打造成专属保利的商业文化特色。

图为“小保小利”IP衍生品

此外,武汉保利广场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坚持通过多种丰富的活动内容,精准定位客群及消费需求,有针对性的展开宣传和营销,加强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印象,刺激消费力。

在武汉保利广场三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项目特意提供了武汉首场热带雨林自然生态展,带给消费者一种新鲜体验,还将通过创意营销IP活动双管齐下,不断让焕发愈加“时尚”的魅力。

➤ 玩转多元商业空间——深圳花园城

作为招商蛇口旗下首个社区型购物中心,深圳花园城于2006年5月诞生于蛇口前海自贸区中心腹地。

12年来,花园城致力打造“家庭场景式社交生活中心”,聚集全业态品牌,举办多样性活动,注重会员互动并不断增强消费者的粘性,实现日均客流量8万人,被深圳商报评为最受深圳家庭喜爱的购物中心之一。

社区商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着社区内居民的消费满足体验感,也关系到城市商业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甚至影响整个城市的综合商业能力。而且在当下的商业大环境中,随着城市商业副中心规划的逐步发展和消费升级,社区型购物中心将成为商业地产的主流。

总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们也看准这一风向,纷纷加大对社区商业的投入,以抓住人们“最后一公里”的需求。

对于未来的商业竞争,社区商业将成为一个提供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空间,消费者可在此获取一站式生活服务、享受社交休闲乐趣、体味高品位精神文化的交流中心。

文章来源:商业地产头条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这些“新”品牌!


“大国崛起”的强势背景下,本土新品牌层出,“国潮品牌”成为场所端打造稀缺性消费的新发力点。

“社交零售”迎来黄金时代,流量争夺从“公域流量”向“私域流量”延伸:越来越多的传统电商、线下零售商家将“社交零售商业模式”作为全新的增长引擎,并通过社交平台触达其未能充分覆盖的下沉用户群体;同时,更加关注拥有强复购能力的超级用户的价值,并和他们通过社交平台建立无缝链接,来获取新的市场增量。

² 新兴品牌界定:近三年进驻中国内地购物中心的全业态品牌

² 测评标准:新兴品牌综合发展势能指数=购物中心关注指数x0.4+拓展势能指数x0.3+品牌热搜指数x0.15+业态发展潜力指数x0.15

² 购物中心关注指数:品牌进驻城市等级、购物中心等级、品牌创新表现

² 拓展势能指数:品牌门店增速、拓展城市等级、拓展规模

² 品牌热搜指数:赢商大数据浏览热度、社交媒体活跃度、网络热词搜索指数

² 业态发展潜力指数:品牌所属业态创新热度、业态发展增速

TOP50中,零售、餐饮两大业态分别上榜16家、13家,跨界集合店平均发展势能指数最高;本土新势力强势登场,来自中国大陆的品牌数量创本榜单新高,达40个,占比80%。

一、 零售“国潮”再进阶,细分深挖新消费需求

TOP50中,零售品牌上榜16家,运动装、美妆、潮牌“来势汹汹”,从品牌文化、客群偏好、业态及品类再作细分深挖;个性化、年轻化、潮流化创新举措层出不穷,成为吸引目标客群的制胜利器。

² 不止新国潮,打造品牌独特记忆点

国潮风成新主流,本土服饰、美妆品牌加码内容创新,为“新国潮”注入与品牌特性贴合的文化内涵,如【中国李宁】以「行」理念加速在全国“开疆拓土”;【HEA】主打醒狮文化国潮,推出与城市文化相关的限定款式;【完美日记】以年轻人喜爱的种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粉丝深度运营。

² 迎合消费新趋势,海外品牌加速本土化落地

海外零售品牌大改以往“高冷”姿态,深入国内消费者对于服饰、家居、美妆、运动等新消费需求,“因地制宜”迎合市场,如美国潮牌 【STARTER BLACK LABEL】、日本新兴家居家电设计品牌【±0正负零】;【TOM FORD】中国首家美妆精品店落户上海新天地,【lululemon】在全国各大城市掀起狂热的运动风潮,打造健康理念品牌文化。

² 科技化、数据化赋能零售效率提升

以新型科技满足健康、舒适需求的鞋履品牌【多走路】已在全国开店400家;【LOOK STORE】自主研发交互式APP,在选购、试衣等环节提供智能服务;【EAST WEST BEAUTY】通过数据和技术提升零售店的获客和转化效率。

² 多业态融合“做乘法”,一站式服务实现多点触达

通过多业态组合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多触点吸引消费者进店,从而提升运营效率。典型品牌如【7FRESH】【FUNLINK】【苏宁极物】,新推出或融合多业态;【津梁生活】【有货mkt】【Power Space】布局多品类,一站式满足生活方式需求。

注:本榜单中带*年份为品牌进入中国内地时间(下同)

1、品牌独特亮点

【中国李宁】以“新国潮”形象频繁亮相国际时装周,成就了一记“漂亮的翻身”,近期更是趁热打铁,已在全国快速开出超过70家独立门店,成为本季度综合发展势能最强劲的品牌。

² 实现中国底蕴与现代运动潮流碰撞交融:以「行」为主题,「行」至纽约、巴黎等国际舞台,并「行」至全国多个城市进驻典型购物中心,除了一贯的酷炫门店设计、带来时装周潮流款式外,还融合地域特色打造城市限定产品。

² 2019年扩张至100-200家门店:目前已进驻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广州K11、成都IFS等标杆购物中心,目标至2019年年底扩张到100-120家。

图片来源:李宁、CBDTIMES

【LOOK STORE】为国内领先的时尚、美容、生活方式新零售平台LOOK线下实体店,新进驻上海港汇恒隆广场、上海新天地等购物中心。

² LOOK APP线上流量转化:借助LOOK APP在时尚圈的较高名气及流量,打造链接线上线下的购物场景。

² 汇聚小众鞋包品牌:店内集合20+个欧洲小众品牌,如Shrimps、Strathberry、Cult Gaia、Gu_de、E8 by Miista等时尚博主热推品牌。

² 门店格调清新简约,营造品质生活方式:新天地店内风格以绿植、不锈钢板、白色亚克力以及幻彩玻璃,构建出简约、清新的空间。

图片来源:LOOK官方服务号

二、 餐饮“后网红店时代”来临,“社交化运营”大势所趋

TOP50中,餐饮品牌上榜13家,其中大多带有“网红”标签,平均网络热度指数居高。在线下流量获取难的市场环境下,餐饮品牌创新大多朝年轻客群热衷打卡的“网红店”模式发展,高颜值装潢+有趣的产品概念+社交化运营成为网红店速成的“公式”。

² 击破行业痛点,提升闲时经营效率

通过餐、酒、音乐、茶等品类组合,充分利用门店“闲时”创造消费机会。如【茶米茶】打造茶吧+餐厅空间,实现全时段经营;【Ratio】白天销售咖啡、晚上销售调酒;【城外驿音乐酒馆】打造超15小时的一站式娱乐休闲空间。

² 加码产品创新力,实现“网红店出圈”

创新产品概念、搭配、制作方式等,提升产品竞争力。如【COFFii&JOY】创新脏脏咖啡、氮气牛奶咖啡等多款特色咖啡;【琉璃鲸】将舒芙蕾和小龙虾、五粮液等搭配;【蔡澜港式点心专门店】主打面积占比50%的中央厨房手工现做。

² 海外品牌携网红基因入场,快速聚集热度

国内消费者对海外餐饮品牌包容度和青睐度不断提升,高知名度海外品牌携网红基因入场,快速打开市场。如【Red Lobster】抢占上海IFC、北京三里屯“潮人聚集地”;日本甜品品牌【LeTAO】打造北海道的尊享蓝门店;泰国网红奶茶【ChaTraMue手标泰茶】2019年进驻中国市场已开店5家。

² 融合品牌理念,创新营销手段

【乾杯烧肉居酒屋】融合日本文化一期一会理念,每晚举行“八点乾杯”活动;【谭鸭血】跨界合作春秋航空、登上热门综艺《锋味》,打造高话题度。

1、品牌独特亮点

【茶米茶】为呷哺呷哺旗下茶饮品牌,定位“人文茶馆”, 已进驻深圳湾万象城、北京凯德MALL西直门等购物中心,计划至年底开店至20家左右。

² 创新“茶饮+轻食”模式:主打台式茶饮+中式小吃,将传统的工艺与创新的产品构思相融合,覆盖全时段经营,满足家庭聚餐、社交聚会、商务办公等多场景需求。

² 着力体现时尚人文:门店设计融入禅意和清新感,将沉稳的木质与活力的绿植相互搭配,营造舒适悠闲的氛围;采用开放式吧台,让消费者可以直观看到茶饮制作过程的同时,提供了更优化的等待体验感。

图片来源:爱上茶米茶

【蔡澜港式点心专门店】为“食神”蔡澜推出的港式“点心铺”,已在北京凯德MALL西直门、广州正佳广场、深圳华润万象天地等购物中心开出5家门店。

² 围绕蔡澜个人IP展开经营:蔡澜亲自主导菜品研发,实现传统点心与创新呈现形式的融合;门店内遍布蔡澜IP形象,提升门店趣味性及消费者信心。

² 设置过半门店面积明档厨房:每家门店配备40位厨师,所有点心现点现做,大面积透明的开放厨房朝向顾客用餐区,近乎全流程明档, 让消费者“所见即所得”。

图片来源:蔡澜港式点心

三、 儿童亲子,体验式自然乐园走热,科学体验市场广阔

二胎经济红利下,购物中心儿童亲子业态蓬勃发展,TOP50中上榜9家。品牌创新中注重趣味性打造、提供亲子家庭互动体验,寓教于乐的亲子庄园、室内动物园等创新业态火热;与此同时,父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焦虑加重,驱动儿童亲子创新品牌纷纷切入科普教育、科学体验。

² 儿童零售趋向轻量化、趣味化

【必灵星球】瞄准3-18岁人群,在购物中心儿童乐园等多经点位,采用无人零售的模式。

【Lenle Kids】为伶俐饰品2019年7月新推出子品牌,专为儿童打造的一站式玩乐、学习的购物场所,同时也是童心未泯的“大儿童”的聚集地,提供当下火热的国风、IP盲盒,以及玩偶、文具、服饰、发饰等深受儿童喜爱的10大品类、1000+商品;目前已开出3家门店,进驻常州星河COCO City、常州金坛吾悦广场等购物中心,未来将持续布局全国购物中心。

² 都市自然乐园模式迎爆发

亲子庄园、室内动物园、马术馆等新奇业态频出,为在都市成长的儿童带来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同时具有高互动度,深受亲子家庭追捧,盈利模式多样化。如【杰的牧场】集国际专业马术培训、专业考级、马术体验等于一体;【小蜜蜂农场】设置6大主题区域,提供科普、手工、自然体验、游乐等服务。

² 科学体验受热捧,着重亲子家庭互动

【爱贝迪学院】与蔚来汽车合作,带来让孩子亲自动手、与家长互动的科学探索体验;【小小动物元】采用“科普+乐学+IP”的模式;【奈尔宝家庭中心】打造多主题“室内迪士尼”。

² 儿童服务朝专业化、细分化方向提升

儿童服务着重全链条专业化,提升服务品质以直击客群痛点。如【Aerogia爱阅家】通过交互式创意阅读产品,让儿童阅读更“有趣”;【番小茄小儿推拿】形成“线下门店服务+线上内容推送+健康档案系统”的小儿健康生态环。

1、品牌独特亮点

【小小动物元】是一家展示、互动、游乐、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新型萌宠主题乐园,已进驻上海晶耀前滩、上海九亭金地广场等5家购物中心,今年已完成三轮融资,将推进门店快速扩张。

² 重构服务环节,强调互动性体验:单个场馆有150种小动物,分为海洋区、洞穴区、丛林区、雨林区、湿地区和农场区六大场景;提供全程的科普指导服务,指导老师先引导家长参与互动,再由家长给小孩讲解,以此提高家长的参与感。

² 面积小,坪效高:区别于市面上大多面积在2000㎡以上室内动物园,小小动物元面积集中在600-800㎡,减少了游乐区、餐饮区及休息区的面积投入,可复制性更强,其成熟门店的坪效在6000元左右

图片来源:小小动物元

【必灵星球】中华文化口袋玩具缔造者,将无人零售、国潮产品、热门IP、惊喜体验、极致性价比产品完美结合,为商场打造多个室内人流热点。

全新自研口袋玩具智能无人零售设备,将设备颜值大幅提升至互动装置艺术级,同时解决日本设备故障率问题,提供完美顾客体验。

将大量中华文化产品,国际热门益智玩具,重新设计定义,放入扭蛋中,让中国孩子在快乐中熟悉中华文化精髓,培养孩子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在国内多个标杆MALL,深圳海岸城、深圳KKmall、杭州银泰IN77、苏州昆山金鹰、常州金坛吾悦等成为现象级体验点。目前全国进驻商场400+,目标1000家。

图片来源:必灵星球

四、 文体娱,突破场景局限,凭全新独家体验“圈粉”

文体娱品牌上榜5家,加注硬件及内容赋能,打造独特体验,提升品牌辨识度与竞争力;线上流量转化及数据赋能驱动品牌加速拓展,如【Keepland】计划至2019年开店20家。

² 联手行业领军企业,打造独家体验

【沉浸世界】联合爱奇艺VR、英兔科技等,推出了独家《仙剑4》VR 体验产品;【taxiway飞行中心】采用波音公司授权737NG模拟舱,打造室内“冲上云霄”体验。

² 突破经营时长、内容限制

【头号玩咖】结合硬件、IP、运营商、内容、电竞五大方向,打造VR绿洲生态;【丰马in剧场】打造全国首家24小时艺术剧场。

1、品牌独特亮点

【丰马in剧场】与杭州高人气戏剧机构魔方亲子剧和西戏国际亲子剧达成战略联盟合作,打造品质戏剧内容,目前已进驻杭州西溪印象城二期。

² 以全新运营理念实现24小时运转:采用全新剧院运营理念,以全功能剧场为核心,引入时尚品质戏剧、高端音乐表演以及儿童亲子演出,满足不同年龄段的观剧需求,让剧场得以“24小时运转”。

² 场景灵活多变,丰富经营形式:拥有标准舞台、mini舞台、可变的观众区域,并设立独立的艺术教室和沙龙活动厅,具有艺术教育、体验互动等功能,为剧场经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也可承接商业酒会、艺术展览、市集、论坛讲座等。

图片来源:丰马in剧场

五、 生活服务,迎合细分化需求,革新美好生活解决方案

为进一步满足“美好生活”需求,创新生活服务品牌对消费客群、服务内容、服务保障等不断细分,打造多个领域的美好生活提案。如徒手整骨沙龙品牌【KARADA身体工场】;提供无忧选猫保障100天服务的高端连锁猫馆【屋虎猫馆】;积累了50000多款男士发型的【cutman男士理发】。

1、 品牌独特亮点

【KARADA 身体工场】是日本“国民级”休闲整骨沙龙品牌,已在全球拥有超过300家门店,自2018年进驻国内后,已进驻上海LuOne凯德晶萃广场、上海中庚漫游城等6家购物中心,并计划大力拓店,计划到2020年开店100家。

KARADA 身体工场以独特的骨骼调整技术——A.P.平衡(矫正颈部同骨盆的平衡)为特色,主打以此手法调整歪斜的骨骼,进而改善身体的不适,促进身心上的健康与平衡。

图片来源:KARADA身体工场

六、 跨界集合店,围绕生活美学延展,空间经营灵活多元

跨界集合店上榜4家上榜,呈现出不断融合创新,灵活多元发展趋势。

商业模式相对成熟的“新物种”拓展势能强劲,如实现线上流量转化的【一条】,拥有丰富运营经验的【nordic by nature VERO MODA】。

持续探索新形式,打造丰富场景体验如【LITTLE B】设立独立的艺术策展区域,打造生活美学交互体验空间;【War flight无人机体验馆】集无人机体验、港式餐饮、酒吧于一体。

1、 品牌独特亮点

【War flight无人机体验馆】全国首店落地广州天河万科广场,在创新提供无人机体验娱乐之余,结合酒吧、港式餐食等复合业态,带来奇趣体验。

现场专业教练指导无人机竞技体验,设置闯关机制,让消费者感受新奇刺激乐趣;同时场地使用灵活,提供工作餐、下午茶,满足商务客群需求,晚上则化身酒吧,桌游、聚餐、派对、团建等场景均可满足。

图片来源:War Flight Club及网络

赢商大数据与汉博商业研究院联合发布

新兴品牌界定:近三年进驻中国内地购物中心的全业态品牌

榜单意义:鼓励品牌推陈出新,监测品牌发展轨迹,预测零售行业演变新趋势

测评方法:新兴品牌综合发展势能指数由购物中心关注指数、拓展势能指数、品牌热搜指数、业态发展潜力指数4大指标组成,结合品牌进驻城市等级、购物中心等级、品牌创新实力、品牌门店增速、拓展城市等级、拓展规模、赢商大数据浏览热度、社交媒体活跃度、网络热词搜索指数、品牌所属业态创新热度、业态发展增速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测评。品牌排名越靠前,品牌综合发展势能越强

测评标准:新兴品牌综合发展势能指数=购物中心关注指数x0.4+拓展势能指数x0.3+品牌热搜指数x0.15+业态发展潜力指数x0.15

数据采集时间:2019年7月-9月

特别说明 :未上榜品牌,除暂未达到我们的测评标准外,还可能存在如下原因:①未在赢商网上传品牌信息;②已在赢商网上传品牌信息,但相关数据因久未更新而无法采用,或品牌联系方式失效,我们无法核实

来源:赢商网

街区商业设计中那些…

街区商业设计中那些你“看不见的心思”,都在这里了


商业景观设计受众群大、使用效率高,为城市中的人们提供社交、游戏和休闲的公共场所。商业景观强调空间的体验性,使人们在享受购物快感之时更重要的是享受商业环境带来的新奇有趣的体验。

一、 商业街设计要点

步行商业街景观是街道路面,街道设施和周围环境的组合体,也就是人们从步行商业街上看到的一切东西,包括铺地,标志性景观 (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橱窗,广告店招,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 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植物配置和特殊的街头艺术表演等景观要素。

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就是将所有的景观要素巧妙和谐地组织起来的一种艺术。

景观是自然和人类社会过程在土地上的烙印,它不是纯粹的自然空间,而是复合的。步行商业街景观有别于其他的景观,它是动态的四维空间景观,具有时空连续性的韵律感和美感。

步行商业街把街内外不同的景点组成了连续的序列,同时本身又成为景观的“视线走廊”和“生态走廊”。

景观设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市场信息及跨学科知识,研究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及心理等要求,从形式美感、空间美感、时空美感和意境创造中去进行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

二、 商业街景观设计原则

1. 人性化原则

步行商业街具有积极的空间性质,它们为城市空间的特殊要素,不仅是 表现它的物理形态,而且普遍地被看成是人们公共交往的场所,它的服 务对象终究是人。街道的尺度、路面的铺装、小品的设备都应具有人情味。

2. 生态化原则

生态化倾向是21世纪的一个主流。步行商业街中注重绿色环境的营造,通过对绿化的重视,有效地降低噪声和废气污染。

3. 善于利用和保护传统风貌

许多步行商业街都规划在有历史传统的街道中,那些久盛名的老店,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犹如历史的画卷,会使步行商业街增色生辉。在这些地段设计步行商业街时,要注意保护原有风貌,不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如:南京夫子庙商业街、天津古文化街等都属于这种性质。

4. 可识别性原则

构成并识别环境是人和动物的本能。可识别的环境可使人们增强对环境体验的深度,也给人心理上产生安全感。通过步行商业街空间的收放,界面的变化和标志的点缀可加强可识别性。

5. 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

步行商业街是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人们出入商场,忙于购物和娱乐,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通过自然环境的介入,可以大大缓解这种紧张情绪,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

6. 尊重历史的原则

最大限度保持自然形态,避免大填大挖,因为自然形态具有促进人类美满生存与发展美学特征。

7. 视觉连续性原则

步行商业街线形和空间设计具有从步行者步行的角度来看四维空间外观,且应当是顺畅连续的、可预知的线形和空间。

三、 商业景观五元素

1. 路面铺装

商业路面铺装设计是城市商业步行街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充分体现个性化原则,营造其独有的魅力特色。

路面铺装的材质、色彩在设计中的合理应用和规划,作为一种景观,可以美化商业街的步行环境,为商业街的整体气氛增色添彩,使购物者拥有轻松、自在、休闲的购物气氛。

2. 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设计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通常来说,小体量、色彩单纯的装饰物对空间有点缀“提亮”的作用。

景观小品在商业空间环境中的表现种类有很多,具体包括座椅、指示牌、灯具、垃圾箱等实用性小品;还有雕塑、壁画、珍玩、吊饰装置等突出文化和氛围的美化性小品;甚至还有健身房、游戏室等服务性体验设施。

3. 水体景观

水体景观也是购物中心里最具生态意义的要素,是景观元素中形态及营造方式最多样的一种方式,运用水体不仅可以软化生硬的铺装,还能增加景观的观赏性及互动性。

4. 灯光

景观灯作为购物中心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景观照明是指既有照明功能,又兼有艺术装饰和美化环境功能,其以多变的造型、绚烂的光色与不同的亮度打造出宜人的景观氛围。

5. 植物配景

绿化是购物中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除了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之外,还有利于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小气候的作用,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舒适和心情上的愉悦。

四、 经典商业景观案例

1. 曼谷Mega Food Walk

Mega Food Walk是Mega Bangna一个扩展的半户外扩展区。项目包含一个美丽的景观庭院,一个休闲圆形剧场和一个通往极富活力的餐饮商业空间的体验步道,将游客带入充满活力的餐饮商业空间,在舒适的小气候环境下拥有一个愉快的体验。

景观设计图解

步道内的小气候由景观设计和创新工程整合控制,形成了颇为美妙的水景。

下沉的广场空间,无论白天还是夜晚,由实木制成露天剧场座位都能给游客提供舒适的落座体验与视野。

景观设计形成了一个非常具有互动性和体验性的空间,它鼓励游客与其材料设计进行接触。

儿童互动式水景装置

2. 伊斯坦布尔Zorlu中心

Zorlu中心是伊斯坦布尔商业中心最重要的投资,是与周围环境无缝连接的一个独特的项目。

由于其几何表面,景观屋顶——也就是所谓的“外壳”,是项目中最重要的部分,项目中的整个大楼似乎被包裹在一片绿色植被里。

3. 新加坡丰树商业城二期

丰树商业城的1期主要是办公大楼,而2期原先是一些仓库建筑。

为了满足新加坡日益增加的商业用地需求并且满足商业城和周围小区的公共休闲需求,考虑到全局的规划,全新升级的二期建筑被安置在场地的北端,从而使位于一期和二期中心的宽阔开放空间成为一个共享式的户外活动场所,同时以绿色植物替代建筑原先的硬朗表面。

为了与附近的肯特岗公园之间形成一条生态走廊,设计师在停车场建筑的楼顶打造了一个大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作为迎接场地以及1期与2期工程的交汇处。

这些层叠的屋顶平台的平均土壤深度为1.8米,以确保森林的后期生长。在本次开发中,70%的场地均覆盖以绿色植物。

在对大面积绿色植被的管理中,设计师设置了一系列小丘,不仅能够抵御暴雨,还能够使较为平坦的地面变为富有动态的空间,以容纳各种各样的活动。

圆形的绿色露天剧场被设置在场地一角,作为举办特殊活动或表演时的集会场地使用,在平时则用作安静的休息空间。

来源:INSITE盈石资产

抓住“生活最后一公…

抓住“生活最后一公里”,打开未来商业全新社交空间


全国5万方以上购物中心已超6000家,每年还保持着500-700家的增量。进入存量时代的商业地产,内容同质化加剧,体验差异化渐成主流。

购物中心常被业内人士称为“盒子”,其操作形同流水线,在盒子里画格子,再往里面放品牌。而随着社会多元化及消费升级趋势的不断演变,这种“千篇一律”的风格,早已让消费者视觉疲劳。

实体商业占据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是建立消费者情感连接的重要消费场景。

当商业进入“新零售”时代后,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对购物中心的需求不再局限于购物,而是强调体验。

按方法论来分析,如今的体验模式应该从主体的构建、六感体系的分析、静态的符号设计和动态的活动组合做综合规划,突破物理空间的束缚,以跻身消费者的社交价值链。

商业地产在寻求变革,社区商业则成为了突围的关键。

有别于城市中以零售、餐饮、娱乐为主的“巨无霸”式的商业综合体,抓住“生活最后一公里”服务半径的社区商业形态正逐渐成为城市商业的基础,并逐渐成为未来商业地产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一、取其精华,社区商业标杆都怎么玩

谈到社区商业,目前泰国的the commons、日本格林木购物中心、大巴窑HDB HUB MALL等标杆性项目,它们或“妆容”精致、或贴近自然,各有特色,在当地都已取得优异的成绩。

从这些已成熟的社区商业着手,也许中国商业地产人能找到一丝灵感,给予新生的社区商业以养分。

1. 泰国:The Commons

² 绿色生态的公共空间:泰国曼谷The Commons的理念是先打造一个社区,其次才是一个商场。主体是一个纵向的半室外垂直城市空间,底层为景观,设有台阶、坡道、绿植和小凉亭等,每层楼梯还融入了一些可供就坐的开放平台,富有趣味的景观小品和小舞台。整片区域处于三四层结构的阴影中,没有阳光和雨水的侵扰,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每一层精心设置的花园,人们可以安心地在这里进行各种活动。

除此之外,也开始出现文化创意零售、特色餐饮、剧院式商业空间、展览空间等多种模式,他们将文化创意与商业结合在一起,打造一种独特的商业体验空间。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商业业态开始与文化创意元素跨界混搭,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层次的购物体验。

² 营造家庭氛围:The Commons能区别于传统商场,不只有健康化和多元化的生活选择,更是能通过营造出如同自家般温暖的氛围。顶楼的厨房、天台全部可以用来提供互动的场所,让人们进行分享与交流,除却建筑本身提供的场所外,还推出“工作坊”和“善意计划”等公众参与度较高的活动,切实地加强人与人和人与环境的紧密感,将人们希冀的生活品味以更高层次的社区意识形态来展现。

² 餐饮业态极其丰富:一般而言,社区商业体量较小,The Commons选择将有限的空间给18家餐饮店组成Market,其中有泰国非常有名气的咖啡店Roots、墨西哥美食店Barrio Bonito、Peppina Pizza等。按照中国的说法,The Commons可以说步步都有网红店。

2. 日本:Grand Tree(格林木)购物中心

2014年11月21日,日本川崎市武藏小杉开业了一家名为Grand Tree的创新型社区购物中心,3.7万㎡的场所在开业13天内迎来了100万客流,每日客流近8万人,一时成为国内外学习考察的对象。

² 地理位置优越:Grand Tree 紧邻交通站,步行4分钟即可到达东京急行电铁武藏小杉站及JR东日本武藏小杉站,前往新宿、涉谷、品川、横浜等地耗时10分钟左右,交通十分便利。

² 定位精准:该项目定位于集超市、零售、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创新社区购物中心,欲打造一个让顾客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幸福的场所。立足于此,把购物中心的主要功能排序从传统的“购物休闲”转变为“休闲购物”。

² 空间设计:在空间环境上,层高4M,创造开阔空间体验;在公共空间上,通过公共空间规范化,达到最佳通透性;在休憩空间上,多达35个供客户休息的场所,还可以在此查看各种购物资讯。

² 人性化设计:在购物中心RF层,拥有日本最大规模屋顶花园占地面积约4300㎡,是周边居民难得的欢乐之地;充分利用死角的租赁空间;5个交流型母婴室;配有人工草坪的活动广场。

3. 新加坡:大巴窑HDB HUB MALL

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概念来源于政府1965推行并长期实施的组屋计划,经过近50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已成为新加坡城市名片的成功写照。作为新加坡第一批组屋,大巴窑区社区模式能为我们提供借鉴。

² 规划布局:旺盛的商业人气得益于便利的区位条件,这里外部交通结合TOD模式,拥有新加坡最大的空调室内巴士站、首条连接地铁的冷气巴士转换站,距离居民区仅5分钟就可通过巴士站、地铁直达中心区域。

² 功能协同:涵盖咖啡、标准餐食、拥有送餐和节日套餐功能,低价超市和普通超市同时设立,供不同消费选择。从水果、蔬菜到服装、百货,从家电到首饰、眼镜,从餐饮到美发、美甲,日常生活的各个服务门类,也能提供大众书局、医疗服务等完善的配套服务。

与此同时,HDB HUB衔接了大巴窑体育场、大巴窑公园等周边设施,将商业与公共服务功能集中一体,在提供最大便利化下,满足各式生活场景和消费需求。

二、消费者商业场景迭代,构建全新社交空间

从以上这些商业项目的成功运营发展,可以从中看到关键词:“社交+商业”。

无论是品牌还是商业体,跻身消费者的社交价值链都势在必行。这场变革需要遇见消费观领先的消费者才能催化出化学效应。

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这个江城核心商业经济区,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是孕育新事物的最好土壤,而位于其中的太和里正在打造一个基于城市森林概念的“社交商业”新生活主场。

区别于众多购物中心的物质消费而选择回归人的体验,5万方太和里商业的社交属性从理念到构成,都将围绕“情感交流、情节发生、情景触动”表现,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服务现代都市生活。

商业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现今城市往往人口结构复杂,消费结构多元,太和里此定位能否成功首先要看周边主要客群对此项目的接受度。

从地理位置来看,太和里位于武广商圈、金融街商圈、武汉CBD商圈三大黄金商圈叠加区域,拥有武汉最具消费力的财智圈层,他们向来引领着城市的消费趋势,为满足他们对于社交品质的需求,太和里设计最具创意的社交场景。

对于企业来说,“得中产阶级者得天下”。面对这群国内新贵们,太和里选择以“社交+商业”作为切入口,可以说正中消费者“痛点”。

1. 太和里,为生活社交赋能

定位准确,往往只是一个项目成功的开始。其他的诸多环节太和里会如何处理?

² 开放式设计空间:太和里一改传统“盒子”式商业空间局限,将自然环境与人文情怀融入,从建筑设计、室内空间、主题街区乃至品牌矩阵均进行了多项创新尝试。打破封闭空间的拘束感,为生活社交赋予了除物质消费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² 钢筋水泥变身温馨憩所:太和里以“城市森林”概念入手,再以现在最流行的工业风与植栽混搭风格,文艺气息更加浓重。依靠完整的节能生态系统及前沿科技,追寻最大化的生态和谐。走进商业街,绿植、水系、灯光、音乐等多种灵动元素四处可寻,视觉、听觉、触觉被全方位调动,犹如走进会呼吸的城间森林,在天然氧吧中随意呼吸,塑造出大都市里的温情气息。

² 塑造休闲生活认知:除空间布局及人文氛围的塑造之外,太和里也为消费空间赋予更多的功能和价值,加强人、物、场之间的链接。网红商超盒马鲜生将线上线下一站打通,美味海鲜、最潮最in 的网红零食这里触手可得。星巴克臻选店为配套写字楼及社区提供了高品质的咖啡豆及更专业的服务体验,而极致奢华的阿斯顿·马丁的加入,也为城市人群注入英伦的惬意与优雅。

2. 六大主题街区放缓时间流逝

太和里将Overtime作为新的理念提出:5层开放空间,6大主题街区,14小时全天候营业…满足更多的多元消费体验及互动感受,人与人因此紧密联系,身处其中轻易忘记时光流逝。

² Funky Street 酒吧街

将酒文化细分,啤酒、红酒、音乐、餐吧…积聚的压力在这里释放,张扬的个性在这里表达,情绪在酒精的催化下或摇摆或放空,走进酒吧街,总能找到属于你的最动人的一口。

² Food Market 食集

食物为身心找到表达,食集汇集有中、日、韩、欧美等各式精致餐饮品类,挑剔的味蕾也能在这里找到心满意足的答案。

² Garden Time 花园“食”光

午后的静谧花园,氤氲的红茶茶汤,依序而食的点心…远离尘世的纷乱与喧嚣,一杯茶、一处景,不仅仅是为平凡的小日子里添加几分神圣的仪式感,更像在稍纵易逝的时光里,留下和爱人、朋友共享片刻欢愉的印记。

² Jam Session Plaza 音乐广场

音乐驻唱、时尚秀场、艺术展出…这里将全天候流淌音律的悦动,绿植景观及灵动的喷泉,制造情绪的顺畅流淌,身心能在这里得到舒服的放松。

² Play Yard 欢乐场

流水字幕、科幻灯光等科技元素及环保娱乐设施的加入,为城市缺少陪伴的孩子们找到了快乐的栖息地。在这里孩童与孩童,孩童与大人们,都能在放松的氛围中,体验更亲密的相处时光。

² Art Museum 艺术博物馆

艺术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十米超高工业风的艺术博物在太和里显得别具魅力。博物馆内将不定期安排有各类艺术展出,持续制造的内容也同时是对消费升级的持续探索

三、时代新生——太和里,不止于商业

社会生活随着时代演进而不断悄然发生改变,在城市发展和新旧观念不断碰撞之中,新武汉的生活方式,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令人惊叹的变化,而愈发让人充满期待。

有人说放慢节奏的理想生活,在这个四处宣扬快速消费的年代,已如化石一般稀缺成了一票难寻的奢侈品。想找到这样一处地方:时间在这里放缓,身心在此处沉浸,灵魂在此处升华…错位物质回归人文,意之所寻,心之所向,我们方才与“太和里”相遇。

来源:商业设计周刊

探索社区商业新方向…

探索社区商业新方向——社群运营


一、社群是什么?

社群是志同道合者的关系联结,所谓的志同道合就是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而联结也不是连接,它是人与人之间更有深度的一种关系,包含着更多的参与度和情感投入,最终形成的不是简单的兴趣群,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或者情感共同体。

社群虽然是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的,但它的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它是以价值观来吸引人的,并且以价值观来维系社群的运营。因此,它与通常开发公司做的老客户维护和商业公司做的会员管理是有本质不同的。

社群是以价值观来吸引人的,并且以价值观来维系社群的运营。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它必须是去中心的,就是它不能是以运营者为核心来运作,它一定是一个自组织,是社群本身自我运营、自我管理的。运营者只需要给它一个推力,让它自己去运转、去成长。

基于社群运营的商业既可以帮助消费者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又可以实现社区商业自身的成长与收益,因此,绝对是值得尝试的。

二、以自组织模式推进的社群

社群的性质决定了其要以自组织的模式来推进,那么什么是自组织呢?自组织就是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外部权威来进行统一管理,而是由成员自我管理的组织。

自组织并不是没有管理,只不过它是由自己推选的代表来进行管理的,而不是由外部一个权威来管理。由于管理班子是被组织成员选出来的,他们的权力来自于成员的授权,因此,这里的管理班子就不是一个发号施令的权力中心,而是一个为所有成员提供服务的团队。

自组织的运转也不是无序的,它也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只不过这个规则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在内部成员共同参与下制定出来的。这种规则看似没有权威加持与背书,但它对成员的约束力一点都不弱,甚至更强。

因为在规则制定过程中,社群成员都参与了,凡是自己参与的东西,先天就包含了自我承诺在里面,一个东西一旦人们做出了自我承诺,就会主动的去遵守它。

另外,社群是一个熟人社会,一个人破坏规则就相当于人格破产,在社群里,就会失去信用,所以这种无形的压力也会促使成员必需去遵守共同的规则。

三、社区商业是社群运营第一推动力

首先,社区商业要扮演发起者的角色,也就是说社区商业是社群的第一推动力。

1. 社区商业要确定社群的类型

社区商业做社群是为商业运营服务的,它应该配合社区商业的定位,因为社区商业是做生活方式的,所以社区商业做社群就应该围绕各种生活场景来发展各种兴趣爱好社群。

一个运营中的社区商业会沉淀大量的会员,这些会员平时都是躺在CRM里睡觉的,只有当他们到达商场之后,才会跟商场发生连接,这是严重的资源浪费。

社群运营就是一种唤醒沉睡资源的方法,如果做得好的话,也许可以彻底改变社区商业的营销模式。

对于一个社区商业来说,现在就可以把自己的会员数据梳理一下,然后给他们分门别类的进行划分,然后在线上把他们连接起来,在线下组织几次活动,这样就把组织启动起来了。

如果是一个筹备期的项目,那么是没有会员积累的,所以没有现成的流量池,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做社群运营。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项目未来的定位,设计一个兴趣爱好社群的矩阵。然后,在筹备期把它启动起来,以兴趣爱好为抓手,不断发展社群成员以及社群影响力。如果做的好,就意味着你的项目还没开业,就已经有流量了,开业之后,只要把流量导到线下就可以了。

2. 社区商业要为社群做好顶层设计

这里的顶层设计包括建立社群的目的、社群的成员类型和基本运营规则。

对于社区商业来说,进行社群运营的目的肯定是为商业经营服务的。但这里所说的目的是站在社群成员的角度来说的,就是说社群本身要为成员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那么我们建立社群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建立一个兴趣社群,帮助有共同爱好的人群来发展他们的爱好,在这个过程中提供线上连接以及线下社交的服务。

我们是做商业的最好不要设置一些目标太宏大的社群组织,就围绕个人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打造更美好的生活就可以了。

社群成员类型就是我们要找什么样的人进来。人对了,组织才能更好地发展,人错了,组织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 关于人,我们要分两步走:

² 第一步:先通过几次活动找到社群的核心人员。

² 第二步:在通过各种渠道发展一般成员

总得来说,我们是兴趣社群,没必要设置太多的门槛,以兴趣为选择标准就可以,比如我们建一个烘培社群,只要对烘培感兴趣都可以入群。

但是在社群里要限制一类人,就是功利性太强的人,他进社群的目的就是卖货、打广告,如果对这类人不加限制,慢慢就会毒化社群的空气,最后很可能就把一个兴趣社群变成广告群了。

所以我们还要提前制定社群的基本规则,虽然说社群的运营要走向自组织,但是一个社群最基本的游戏规则是必须由发起者来制定的。

3. 社区商业要为社群设定好统一的价值观

社区商业所发起的社群肯定都是正能量的,因此凡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都可以作为社群的价值观去发扬。

但是在兴趣型社群中,有三条价值观是大家都必须要遵守的。

➤ 第一,诚信

我们的社会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诚信缺失,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感,所以社会交易成本很高。

而中国传统的诚信体系是靠熟人社会所构建起来的,社群可以重建熟人社会,加大成员不诚信所要付出的代价。从而在外部约束下,使每个人都成为更高尚的人。

因此,诚信必须是社群行为规则的底线,成员之间要真诚以待,社会上或者商业领域里的那些套路不能带到社群里来。否则社群生存的基础就会受到动摇。

➤ 第二,纯净!

一个兴趣爱好社群就应该围绕确定的兴趣爱好来展开,其他的事情就不要在社群里来讨论。这里应该是一个纯净的天地,要避免混进杂质来。

首先,广告肯定是要杜绝的,有的社群会规定发红包就可以发广告。如果是一个商业性质的群是可以的,因为它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而不是社群。

社群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大家构建的是一种情感的联结,商业行为会使这种关系变质,从而导致社群凝聚力的降低,因此,应该完全杜绝广告行为。这里面发起者也要有一个认识的高度,就是我们发起这件事时是一个商业行为,是在打造自己的社群商圈,但是这件事本身要做的很纯净。

其次,要拒绝刷屏。刷屏很多情况下就是纯粹为了冒一下泡,在一些熟人群里,它还是有一点意义的,因为它代表着我一直在。

但是在兴趣社群里,不需要刷这种存在感,要么围绕专业话题积极参与,要么就默默关注别人的分享。如果发一些无意义的图片,再引发一部分人跟随,会使线上沟通中出现一大段无意义的内容,这会干扰别人的正常交流。

最后,还要拒绝无关的闲聊。既然是兴趣爱好社群,就应该是围绕这种兴趣爱好来展开交流,大家在这里面是交流经验、提升技能的。

如果有太多无关的闲聊,会干扰真正的兴趣爱好者,他会觉得你这里不够专业,就会撤出或者是减少对你的关注。也就是说你照顾了次要人群的需求,但是降低了核心人群的体验感。

➤ 第三,专业!

我们发展兴趣爱好社群是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让生活方式这种需求在每个人的身上真正落地,它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因此,它不会像工作一样,有绩效考核,有KPI,但是我们一定要鼓励专业精神。只有社群里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多,整个社群的专业度才能越来越高,社群才能具有高度的粘性和吸引力,才可以称之为社区商业的社群商圈。

4. 社区商业要做社群的支持者

社区商业发起的社群,就像是自己养育的一群孩子,孩子的成长与成熟都离不开社区商业的关心与支持,这种支持体现在两个阶段。

➤ 发起阶段

社群的发起阶段,就是社群由0到1的过程,事实上是由社区商业所主导的。社群运营其实是社区商业从经营商品向经营客户的一种转变,它是一种新型的营销策略,因此它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社区商业主动为之的。

首先,社区商业要根据自身的定位与主力客群做一个规划,就是自己要发展哪些兴趣社群。一个社区商业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可以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理论上它是可以发展很多兴趣社群的。而且一旦决定要启动社群运营,就要相应地投入人力和财力的。

一般来讲,社群发起的过程是这样的,我们首先要围绕某项事情来组织几场活动,比如我们要发起一个花艺社群,可以组织几场花艺讲座或插花活动。

然后在活动中发现一些积极份子,这些人要对花艺有兴趣,同时也比较活跃。他们就可以成为未来社群的核心人员。我们先把他们组织起来,与他们一起探讨未来社群如何成立以及如何发展?要实现什么目的?要如何运营和管理?

通过这种参与感,激发这些核心人员组织一个兴趣爱好群体的热情。最后我们与这些核心人员把基本规则定下来,接着我们的人就退到幕后,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个社群就这样被启动了。

➤ 运营阶段

一个社群如果想要做得更持久,它自身必须要有生命力,就是它必须无需外力就能自我运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组织。

所以我们在把社群启动起来之后,就应该把它交给社群成员,由社群成员自己去管理和运营。但是在社群运营中,我们并不是完全不管了,在关键时刻我们还是要给予社群必要的支持。

首先是场地,社交必须要在线下来完成,线上只能起到连接的作用。一个社群如果想要发展的兴旺与持久,就必须有大量的线下活动。既然是线下活动就需要有场地。这个场地就是我们必须要提供的。

这个应该没有任何疑义,因为我们发起社群的目的就是两个。第一,就是以社群为纽带把我们的会员在线上连接起来。第二,把他们的线下活动放到我们的社区商业里来。

所以一个社区商业在做业态规划时,就应该设置一些多功能空间或者共享空间出来。方便未来为社群运营提供空间场所。另外,要把商家的闲置空间利用起来。比如一般餐饮上午十点半开始备餐,那么十点半之前的场地就是闲置的,这时就可以开放出来做社群活动,这样就同时完成了商场和商家的引流和变现。

商场给予社群活动场地的支持,是有自己的功利心的。但是在活动经费和关键资源方面则要实打实的支持社群。

商场所发起的社群应该是开放式的,除了接受社群价值观并遵守社群规则之外,不需要再设置门槛,特别是收费。那么如果是免费的,社群就没有收入来源。

而社群运营的核心人员往往都是基于爱好而无偿付出的,所以也不能让大家再垫钱。那么在活动经费上,就需要商场来支持。只要这个费用是有管理的,其实它是很低的,就是一些茶水费和物料费,如果是重要活动会多加一个场地布置的费用。

社群运营是要取代企划的一部分投入,与企划投入相比,社群活动这点经费就太低了,比如像阿那亚(话剧社群)一年组织1500场活动,这些活动大部分都是社群自己发起的。

如果是公司组织这么多场活动,你可以想象人员和经费的投入该有多大。因此,商场如果要进行社群运营,就可以把自己的企划预算拨出来一部分予以支持。

➤ 经费之外资源上的支持尤为重要

商场对社群的支持除了体现在经费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关键资源上,这里的关键资源很大程度上是人脉。

任何一种兴趣爱好都是有一定技能要求的,从小白到熟手到专家是有一个进阶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有经验的资深人士或者专业讲师的分享和讲解是十分必要的。

每一类兴趣爱好都对应着一类图书,书能够成为最好的纽带,把相同爱好者连接在一起,而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专业的作者,如果把这些专业作者与爱好者整合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个很好的社群。

像言几又在每家店里都会设计一个公共的活动空间,但它还仅仅是把这个空间做为一个场地来经营,而没有应用社群的手段去运营读者群。

当然对于商户来讲,其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在供应链和选品上,如果过多关注社群运营,从长期看可能会分散它的精力。

而社区商业做为平台,本身就是在经营人流,因此,由它来组织大家的资源,进行社群运营,形成稳定流量,然后再把流量分给大家是最好的模式。

➤ 社群运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一个社区商业项目不但要考虑如何覆盖地域,更要考虑如何覆盖特定客群。这也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从经营商品到经营客群。

社区商业做为一个平台型企业,它的商业模式很像互联网企业,就是如何做流量以及如何分配流量。因此,互联网的用户思维、流量思维和社群思维,对于社区商业来说都是可以借鉴的。

其中社群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因为社群不但可以产生流量,而且还可以产生粘性,从而使流量稳定下来。另外,一个兴趣爱好对应的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会延伸出许多的消费场景。

比如一个烘焙社群,它所涉及的场景就有食材原料购买、餐厨器皿购买、厨房家电购买、食谱购买、烘焙讲座、美食沙龙、分享聚会等等。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流量分配的过程。

现在线上的技术已经成熟,正在与线下经营相融合,这个过程是实体向线上学习的过程,要想让这个学习的过程是有效的,我们就必须要清楚究竟学什么。而要确定学什么,就得知道线上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线上的核心优势绝不是现在大家所说的什么更方便、更便宜。而在于消费者在线上的所有行为都可以被数字化。消费者在线上时,对商家来说是透明的,商家知道他所有的行为。

而消费者在线下时,则处在黑箱中,我们只知道最后成交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来了。

而我们想要把消费者的行为数字化,第一步要做就是让消费者愿意主动与我们连接起来。我们当然可以做个APP,然后让消费者通过它与我们连接,但是万达的飞凡就是前车之鉴。

我认为社群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我先形成一个一个单独的社群,然后形成矩阵,这中间通过成员之间的交叉,形成一个链状的社交网络,最后把这个网络植入一个APP中,到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完成消费行为的数字化了。

来源:置天集团

除了引进书店,怎样…

除了引进书店,怎样当个“有文化”的mall?


“文化”在近两年中对于商业空间的再造和增值是无可否认的,在物质丰富、文化生活化的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不少购物中心不断引入与拓展文化体验空间,将刚性的商品价格导向变为柔性可塑造的生活价值导向。

一、“文化空间“在购物中心的拓展

目前国内各大商场内的文化体验类空间,一般以新型书店+文创空间的形式展现,同时售卖创意生活产品、咖啡、简餐。当中,较知名的品牌有钟书阁、西西弗书店、诚品书店、大众书局、覔书店、三连书店、金鹰百货的G-TAKAYA、苏宁易购的极物书店、SKP的SKPRENDEZ-VOUS书店、MUJI BOOKS等等。

除此之外,也开始出现文化创意零售、特色餐饮、剧院式商业空间、展览空间等多种模式,他们将文化创意与商业结合在一起,打造一种独特的商业体验空间。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商业业态开始与文化创意元素跨界混搭,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层次的购物体验。

2019上半年购物中心文化艺术类创新业态中,展览展馆大受追捧,航空主题博物馆、24小时艺术剧场则不断丰富商业与文化的连接形式。

1、展览展馆

² 儿童艺术画廊:重庆来福士购物中心

重庆来福士购物中心大展身手,在2楼儿童区的1.2米迷宫式儿童艺术画廊,面积超300平米的母婴中心,Rick的插画创作与“水光涂鸦”触屏绘画和“魔音童年”音乐装置等新媒体互动装置整片区域融合。为小朋友们打造了一个梦幻艺术世界。

² 《包子小姐的房间》:广州粤海仰忠汇

包子小姐的房间,小而精致超童趣的展一开便刷爆社交圈,从入口开始就让人少女心十足,斑斓的色彩及卡通就像从童话里直接搬出来的小屋一样。

整个房间虽然面积不算大,但每个角落的细节都很精致,电视机、超大蘑菇、包子小姐表情包……就像一幅立体的水彩画。

² Teamlab艺术展:上海万象城、杭州万象城……

自2017年开始,他们把艺术展办到了北京、深圳、上海及广州等地,场场爆满成为“网红打卡圣地”。

花舞森林全称《Flower Forest,Lost and Immersed》,直译为《花的森林,迷失与沉浸》。在巨大的空间中,鲜花与野草的投影会在观展者身边蔓延、生长、枯萎。因为花舞森林拍照好看,所以成为了无数前来观展者首选的“打卡圣地”。

未来游乐园(Future Park)则更像一个为孩子们创造的童话世界。在这里每个入场者都可以化身“神笔马良”,在入场前领取的纸上画出自己心仪的动物形象,工作人员便会将它们变成“实体”投入未来游乐园中。

这几年间teamLab也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美丽且发人深思的艺术装置。

● teamLab 《呼应灯森林》

● teamLab 《Flutter of Butterflies Beyond Borders》

² 梵高星空艺术馆:北京新燕莎金街购物广场

一片梵高星空艺术馆占地1000㎡,50+大主题场景,打造360°沉浸式环绕式!一经开放也迅速火遍朋友圈。

场馆内设置多个打卡点,如呼吸森林、无限星空、钻石之眼、镜子迷宫、万花筒、深海秘境、镜幻宫、梵高星空船等等。

2、 博物馆

² 立巢航空博物馆:成都环球MALL

今年上半年,成都环球MALL进行品牌调整,引进了立巢航空博物馆,这是国内首个开在商业综合体里的迷你型航空博物馆。

立巢航空博物馆占地5000余平方米,打造集航空文化展示、飞行体验、教育培训、主题餐厅、航空品商店为一体的综合体验,形成消费闭环。

馆内拥有数千件航空珍贵实物与文献,从多维度展示人类追逐飞行梦想的历程。除了室内陈列品外,博物馆在外场还拥有固定翼、直升机、滑翔伞、热气球等飞行器和飞行基地,参观者可亲身体验,过一把“飞行瘾”。

² 失恋博物馆:重庆日月光中心广场

2006年,世界上第一家失恋博物馆源于克罗地亚的萨格勒布博物馆,曾获得“欧洲最有创意博物馆奖”。作为博物馆界的大网红,如今已走遍全球49座城市。该展在国内也颇有名气,这次重庆日月光中心广场中的设置多个场景,且颇具重庆特色。

场景一:星空灯光室

第一站星空灯光室,一进门即置身在灯光星辰之中,引导参观者的情绪慢慢的发生变化。

场景二:“爱情遗物”展览室

这里藏着10多个失恋小故事,触发参观者记忆,产生共情。

场景三:校园爱情室

但是,教室不能只用来怀念,还应该多点乐趣。“趣味储物柜”恰好就出现在这里。

若你还有心事,那就走进“失恋研究所”吧。这间“研究所”每次只供单人进入,可以坐在水晶凳上,与魔镜(智能AI)聊聊天,它会为你保守秘密。

场景四:重庆主题室

进去就是一张大圆桌,小伙伴们可以在这里围着“火锅”摆龙门阵。店家特别准备了“祈愿符”,可以试试把心愿丢进“火锅”里。

另外,重庆主题室的三面墙的主题分别是:重庆高校恋爱地图、重庆爱情轻轨图和重庆方言版情话墙。

做一道“向来情深”和“奈何缘浅”的选择题,进入不同的房间,获得截然不同的结果。

² 自然博物馆:重庆来福士购物中心

教育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紧密结合,不仅小孩子们喜欢这个可以玩的博物馆,年轻家长也愿意尝试更多新鲜有趣、寓教于乐的亲子体验。作为日常亲子家庭消费,来福士购物中心确实玩出新花样,也有助于打造客流聚集地。

3、美术馆

² 目刻美术馆:常州嘉宏·MOOC STAR

嘉宏MOOCSTAR星光天地定位城市潮流美学艺术空间,创立的常州首家城市综合体艺术空间美术馆——目刻美术馆

目刻美术馆是愿景是对社会的文化回馈,更是对公众审美教育的使命和义务,致力于满足老百姓对美、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同时嘉宏原创IP形象星光菌也将首次亮相,MOOCSTAR星光天地不仅创造了常州文化艺术购物新地标,更展现了常州艺术商业新零售空间的新模式。

4、剧场剧院

² 丰马in剧场:杭州西溪印象城二期

丰马in 剧场采用的是全新的剧院运营理念,以全功能剧场为核心,引入时尚品质戏剧、高端音乐表演以及儿童亲子演出,满足不同年龄段的观剧需求,让剧场得以“24小时”运转。

除了拥有常规剧场的演出舞台、咖啡厅餐饮区,丰马in 剧场还设立了独立的艺术教室和沙龙活动厅,具有艺术教育、体验互动等功能,为剧场经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5、画廊

² YELLOW KORNER:北京国贸商城

798艺术区的YellowKorner也落户国贸商城啦!在这里,可以分享关于摄影的点点滴滴,就让Mall姐带您开启一段不同寻常的艺术之旅。

YellowKorner由两位志同道合的摄影爱好者Paul-Antonie Briat和Alexandre de Metz于2006年在法国创立,目前在全球的重要城市拥有100多家画廊。

品牌致力于通过销售高品质的摄影作品激发人们对艺术的欣赏与情感共鸣。

除了用心挑选丰富的摄影主题之外,还提供了多种定制照片与框架服务等。

二、文化主题商业该如何做?

商业空间融入文化艺术内容之后,如何能提升客户消费是多数空间运营商的核心问题。北京福侨芳草地,在商业改革初期尝试引入了艺术品展览,但是因为艺术作品“太吸引”人了,顾客都去看展,而并未实现消费。

但是随着这种模式的发展和优化,由于芳草地引入艺术内容和艺术活动质量的提升,打造出一个高品位文化环境,推动了写字楼的租金提升。所以,如今芳草地已经通过写字楼租金、艺术品投资实现了营收,且空间与艺术的结合,大大延长了消费者停留的时间,为之后的客户消费提供了足够的转化时间。

1、联合关联业态进一步延伸

一个新兴品牌的成长需要经过一段痛苦而漫长的时间磨砺,文化性的集合品牌由于特殊的属性更需要下尽一番功夫。通过单一业态到复合业态的升级后,满足顾客群体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但是在业态融合过程中依然需要有一个核心,这样才有更大的延展空间。

如复合书店,除了增加店内的关联业态外,定期举办线下活动也是各大文化集合店的延伸产品。例如,西西弗书店常常会举办签售会、读书会、讲座分享和生活交流会,参加活动的书友还可以在一起交流某个作家的作品或某个主题。

而在先锋书店的主厅中央的大厅,白先勇、资中筠、陈丹青、梁文道、贾樟柯、白岩松等都曾到这里做客。先锋书店每年都有近百场文化沙龙活动,几乎每周都有两三场。这些名人见面会,已成为先锋书店的金字招牌。那一刻,在书友眼中的不光是书店,而是交友、交流的空间。

2、 做文化性衍生品,为品牌“造血”

在物质发达的当下,对消费需求而言,已经到达了“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阶段。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自我实现需要”,所以现代人愿意将人群属性标签化,作为“文创”商业就有着易制造标签属性,与目标客群在“价值观”上形成共鸣。

此外,在以文化为灵魂的基础上,文化空间中运营的比较成熟的如复合书店,也先衍生出不同业态、不同品牌。这不仅提高书店“造血”功能,还拓展书店文化长远发展空间。比如诚品书店既成为了当地文化地标,也是许许多多书店争相模仿学习的“精神标杆”,但这次,它不再仅仅是卖书、卖咖啡、卖生活家居用品,而是开起了酒店。

“诚品行旅”自2014年12月开始试营业,2015年正式开业。但事实上,诚品集团酝酿这家酒店却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它不单单是一座旅馆,通过与阅读、艺术、文化、生活的结合,吴清友期望将其打造成一处体现台湾人文之美、迎向国际文创风华,静心感受当地生活,延伸无限美好想象的所在。

3、造趣味性与归属感的科学空间

跨界所需要的,远不止单纯地将空间放在一起,将各品类产品陈列上架那么简单。陈列的人需要懂心理学、伦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所有和人有关系的东西,因为我们的生意需要触动顾客的心。

空间其实是很神秘、奥妙的。人们很容易受到空间的影响,在不同空间、从事不同活动,领受到不同的氛围,比如我们在佛寺、教堂和KTV,感觉是全然不同的。

小结

来自麦肯锡2017年全球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近六成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2016-2017年发生了显著变化,90后的崛起对存量商业地产的持续提升也提出了新要求,这就是消费品质的文化属性,近四成90后消费者希望获得更好的购物环境、服务和产品,并不介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

在商业地产的发展进程中,开发商由高度重视重资产逐渐向轻资产转移均衡。在商业地产升级的一系列体验经济中,商业地产发展方向和审美消费增长趋势等都明确指向,将来势必会以一种地产×艺术×文创×互联网四元结合的模式面向未来消费群体,艺术表达会更加丰富。

文章来源:和桥机构

购物中心停车场规划…

购物中心停车场规划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购物中心配套停车场的设计、规模和车流线与商场的经营息息相关,停车场设计如果合理规划则能为购物中心增加客源,提升销售,而缺乏规划的停车场却直接影响商场业绩。

一、购物中心停车场设计策略

停车问题都会影响消费者的感受,一旦有过几次不愉快的停车经验,那么今后消费者就不太愿意再到购物中心来购物,直接减少客流。反之,如果一个购物中心的停车库设计合理到位,那么就会吸引很多驾车消费者,要知道驾车者中有不少高端客户,一个好的停车场可以为购物中心带来高端客源甚至增加客户黏性。

与购物中心需要在建设前先行做好规划设计一样,停车场也必需要在建设前期就规划设计,要素包括了车位的规模、车库的高度、流线和标识等方方面面。

(1)停车场规模的规划

首先是停车场规模的规划,停车场过小则难以容纳,过大则浪费成本。

(2)高度与宽度

或许是为节省成本和容积率原因,很多开发商挺忽视停车库的建设,认为只需有地下车库,结果导致高度不够,又或者是宽度不够,尤其是一些车技不娴熟者根本难以停泊。

车库的高度和宽度也颇有讲究:

(3)流线设计

【问题1】如果车库的标识和路线设计不合理,甚至上客区和下客区不明确,驾车者每次都要兜圈几次才能找到出口。

【问题2】有些下客区的方向是反的,客人从右边车门下车,但其车道的下客口是在左边车门。

【问题3】有一些停车场存在“硬伤”,即硬件设计极其不合理,比如某些盲点区域没有反光镜,有些车库坡度极其陡峭等,容易造成事故。

【基本的交通流线】是“开车-下客-地下车库-地面-上客区”。这看似简单的流线必须做好标识,并且要考虑上下客的右边车门习惯,事实上很多项目的停车流线都存在反向上下客弊端。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上下客的会合问题,假设是一家人出行,则腿脚不便的老人得在地面下客区先下车,而驾车的年轻人在停车完成后得到地面与老人会合,那么上下客区域在设计时要考虑设置在同一位置或附近。

(4)应符合商业业态设计

停车场还必须符合商业业态设计,比如宜家、红星美凯龙等这类建材家居购物中心在车库还需考虑家居用品的超大尺寸与搬运问题,否则客人购置大型家居后难以搬运,这会直接影响购物中心的销售。

二、购物中心停车场运营模式

(1)收费模式

与购物中心商业面积的平均租金相比,各地购物中心停车场的坪效偏低,仅作为购物中心补充收入来源。

例如,上海购物中心停车场收费价格位居六城市之首,单个购物中心停车场平均坪效也高于其他城市。沈阳购物中心停车场大都由第三方停车场管理公司承包经营,自负盈亏,因此收费标准要高于公共停车场平均时租价格。但沈阳停车周转率偏低,导致购物中心停车场平均坪效不高。

西安和郑州虽然时租价格最低,但由于车位配比不足,停车周转率偏高,导致购物中心停车场被有效利用,坪效居于各城市前列。

(2)运营策略

受购物消费时间特性影响,购物中心车位使用时段差别明显,车位使用高峰期集中在周五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此外,同日时段中,用餐时段是车位使用的高峰,每车停放时间也会相应增加。

针对以上特点,购物中心推出了相应的运营策略。

(3)优惠措施

作为购物中心的重要配套设施,停车场不单承担基本的停车职能,更重要的是与场内商业运营管理形成有机结合,通过权衡客流吸引力度和停车周转率,制定相应停车优惠,达到吸引客流,刺激顾客购物消费的目的。

三、现代化停车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现代化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围绕驾驶者的开展服务,在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车位的高效利用,停车场的有效管理,城市交通的顺畅通行。现代化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停车指数预报功能、车位预订功能、错时停车功能、停车场诱导功能、不停车入场功能、停车位引导功能、反向寻车功能、多途径缴费功能等等。

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停车场管理系统,使停车服务安全、简便、准确,并且使造价和经营成本控制在适当范围,是当前停车场管理的趋势。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能解决人工管理的弊端,是停车场管理的最佳模式。

第一阶段:从家到目的地区域

当驾驶者出行前,可通过互联网网站提前查看目的地停车场的当前车位状况,通过道路拥堵提示系统来预测自己的到达时间,通过停车指数预报系统来查看自己到达时间内的停车指数。甚至还可以提供增值服务,提前在网站上充值停车费,并网上预订一个停车位;停车场管理方按照预订时间保留车位。

这样,对于停车位紧张的停车场,推广车位预订方式后,大量的驾驶者选择提前预订车位,管理方可提前得知每个时间段的车流量,合理安排,多余的车流提前分流到周边停车场;驾驶者也可通过停车指数,避开停车高峰,未预订到车位的驾驶者可提前选择别的出行方式,或将车辆停放到其它周边停车场。

第二阶段:从目的地区域到目的地停车场

当驾驶者已行驶在路上时,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和车载GPS导航终端完成车位的查询与预订,停车指数的预报,停车费用的充值,停车场位置导航等操作。

移动互联网可以说是对互联网的延伸,又具备实时定位和导航功能,由于移动互联网具有的随时,随地即可实时查询的优势,可以方便出行者在需要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停车信息进行查询、导航、车位的预定。

同时,对于已经建设诱导系统的城市或区域,还可以通过诱导屏快速的查看相关信息,完成驾驶者从区域定位到目标停车场的这一过程。如果城区中“第二阶段”的诱导相对完善,将减少大量的无效寻泊交通流量,体现者一个城市管理者在交通上的管理水平。

第三阶段:从停车场入口到停车位

当驾驶者到达目标停车场后,此刻如何让驾驶者很快的进入停车场,找到自己的停车位显的尤为重要;停车场是大厦或商场的“第一大堂”,顾客能否顺畅的进入停车场并停放,影响着顾客对于大厦的整体印象与服务形象,也体现着大厦停车场管理方的管理水平,服务档次与大厦的智能化程度。

建设完善的停车场车位引导系统与停车场出入口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使驾驶者顺畅的完成入场入位动作。出入口管理系统快速的分散了入口处车辆;车位引导系统快速的分散了场内通道中的车流。

驾驶者在入场时,可以通过各个路口上安装的引导屏指示各个方向上的空余停车位,通过车位状态指示灯,使驾驶者能够方便快捷的找到停车位,避免盲目找空位,提高车位的使用率。

第四阶段:从停车场内取车、结算到驾车回家

当驾驶者离场取车时,将面临两个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停车场管理系统中设计了反向寻车系统与自助缴费系统。其中,反向寻车系统的触摸屏查询终端主要设置在电梯厅、行人通道等地,驾驶者只要输入车牌号码,就可以查找到自己车辆的停放位置、照片、找车路线等信息,帮助驾驶者尽快找到车辆,同时也加快车辆周转,提高停车场的使用率和营业收入。

当驾驶者找到车辆后,将面临缴费问题。停车场需要为驾驶者建立一个灵活的提前缴费系统,将缴费压力分散到不同的缴费点,出口识别车牌验证是否已缴费,实现出口有效分流。

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对于提前缴费点的设计还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例如通过在提前缴费点设置自助缴费终端,与反向寻车终端安装与同一设备中,当驾驶者找车的同时,也完成了停车费用的支付。或者利用智能手机客户端软件,实现反向寻车和自助缴费功能。

文章来源:商业地产学院

满天星艺术空间第十…

满天星艺术空间第十七届加拿大国际儿童艺术节 优秀作品展圆满开幕


2019年9月12日,“第十七届加拿大国际儿童艺术节优秀作品展”在满天星艺术空间开幕,各相关领域的艺术老师及爱好者们共同参与了此次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活动照片

本届加拿大国际儿童艺术节的展览主题为“水畔”,通过儿童绿色创意,以艺术的视角呈现小朋友对大自然的呵护与关爱。此次的展览,共计280余幅作品在满天星艺术空间展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在这里交流碰撞,犹如一曲动听的交响乐,其丰富多彩的创作内容受到各方的好评。

现场作品一隅

展出的作品中,《绿色田野》对“爱护地球”惟妙惟肖的生动表达、作品《网》对“保护环境”的思考与探索,都展现了小朋友们无穷的想象力。透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参观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小朋友对“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做未来世界的主人”有着独到的诠释。

《绿色田野》

《网》

每件展品都吸引了大小朋友们好奇的目光

“爸爸,我也想画这么有趣的画!”

用创造的眼光看世界,用艺术的语言表达想法,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让我们受到一次极好的艺术教育和熏陶。希望此次的展览能为马桥的小朋友们在艺术成长的道路上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展览信息

【展览地点】
上海市马桥镇满天星生活广场1号楼4楼
(华宁路与银春路交叉口西50米)

【开放时间】
9月12-10月13日
周二-周日 14:00-20:00
(周一闭馆)

【关于满天星艺术空间】
满天星艺术空间是满天星生活广场自营品牌亮点之一,旨在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与周边社区居民形成互动。

空间与国内各大美术馆、艺术机构有着紧密的合作,支持国际和国内的艺术家互派计划。定期举办各种交流展览活动,包括绘画、雕塑、设计、装置、行为、舞蹈、戏剧、电影、音乐、诗歌、动漫、建筑等。满天星艺术项目的成立,旨在搭建一个开放艺术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交流,加强社区公共艺术教育,让艺术元素成为社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