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购物中…

1+1>2,购物中心兴起跨店联动;即时零售「破圈」全品类,线下门店为什么搭这班车;购物中心的温度服务聚焦儿童;购物中心如何重新追上年轻消费者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1+1>2,购物中心兴起跨店联动

在商业领域,跨界联名并不是一个新鲜词。随着品牌的探索,其边界也越拓越宽。

五菱汽车推出螺蛳粉、肯德基联名六神、泸州老窖牵手钟薛糕一起“断片”……这些颇具话题流量的联动,总能第一时间让品牌方们“喜提热搜”,同时收获跨圈层的粉丝,提升品牌多样化定位。

这种趋势似乎正蔓延到线下。购物中心商家们也不再“孤军奋战”,而是越来越多尝试在场内进行跨店联动营销,营造“1+1>2”的引流新玩法。

➤ 购物中心跨店联动“出圈”;

➤ 商场商户关系重构;

➤ “1+1>2”还有哪些玩法;

02

即时零售「破圈」全品类,线下门店为什么一定要搭这班车?

覆盖西南川蜀市场,交易量排名全国前10的Apple授权经销商时代印象,其即时零售到家业务单量从每月1200单上升到每周1200单,仅用了半年。自去年9月30日,17家时代印象线下手机门店上线京东到家平台后,每天来自线上的订单稳健增长,销售额迄今已攀升到时代印象整体业绩的30%。

所谓即时零售,是以即时配送运力,提供时效性很高(29分钟起到数小时达)的零售到家业务。关键词是“即时配送”、“到家”、LBS(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和整合现有零售业态。

在时代印象总经理李志鸿看来,线下门店与即时零售平台的CP组合“是一个高明巧妙的双赢”。

➤ 搭车即时零售平台实现线下门店跃迁;

➤ 即时零售“多点开花”,迈向全品类时代;

03

购物中心的温度服务,已聚焦到这群“神兽”身上

后疫情时代,随着消费端的崛起,商业与生活更密切的连接以及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购物中心不再是简单产生“交易”的场地。服务,成为商业地产更多被提及的关键词。

在今年3月开启温度服务主题活动月的美的商业,则在服务赛道上加温,走出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路径。

美的商业聚焦年轻家庭客群“以孩子为中心”的特性,找准顾客的服务痛点,以儿童作为服务对象,解决家庭服务需求,透过美的商业“小悦队”联动全国4城市5座购物中心,带来为期两个月美的商业小悦队温度服务,上演六大主题活动,更对公共空间带来硬件设施升级,形成从主题活动内容的软件服务到场景设施的硬件服务升级的组合打法。

➤ 温度服务,商业地产转向新赛道;

➤ 美的商业“小悦队”C位出道,聚焦儿童的温度服务;

➤ 利用公共空间,用硬件升温服务;

04

购物中心如何重新追上年轻消费者?

传统购物中心正在失去年轻消费者。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与以往我更多的列举大数据和行研报告不同,这次的体验,来自于我的一次亲身经历。

过去的半年里,我加入了很多年轻社交群,试图在对话中理解当代年轻人在关心什么。其中,有一个300多人的上海海外高校青年社交群,成员多是欧美高校的在读或者毕业生,以女生为主,因为疫情而在国内远程上课或者工作。作为一个年轻社交群,群里有讨论学术的、求职的、股票的、滑雪和密室的,甚至有讨论飞成都去玩剧本杀的……但,就是没有讨论逛街的。

➤ 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去了不知道做什么;

➤ 以后浪之向往,定前浪之方向;

➤ 顾客的多巴胺,是商场的玻尿酸;

➤ 以今日额外压力,创明日发展空间;

「共享街区」消除道…

「共享街区」消除道路与消费者的边界;体验经济时代,文娱化是救赎购物中心的唯一解药;在Mall里打造网红主题街区的要素是什么;DIY手工坊用创意引领“体验式消费”潮流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消除道路与消费者的边界,「共享街区」应运而生

“宽路网、大街区”是为了提高交通顺畅度而进行的街区规划,但随着人们对于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各类街区应运而生。规划者在项目中利用道路便捷性、可达性的特点建立共享街区来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需求。

“路权的分配”能解决街区中重要的设计形式问题。共享街区要考虑车流对于人流的影响,保证街区内的安全性,以此划分出各类车道,将机动车对行人的危险性降到最低,人车合流或分流形式需依项目而定,部分街道过宽的项目则更适用于以限速的方式保护行人的安全。

➤ 街区可以作为媒介,间接地将道路与建筑产生联系;

➤ 街区建筑立面打造;

➤ 街区景观绿化打造;

➤ 街区商业氛围打造;

02

体验经济时代,文娱化是救赎购物中心的唯一解药!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购物中心作为空间提供者,其体验类属性也被不断强化。

纵观国内商业地产市场,在疫情常态化、品牌空间同质化、商场掉铺空铺严重、整体资产坪效偏低等的“挟裹”之下,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传统商业综合体的道路越走越艰难。

购物中心面临“人货场”重构以及未来商业提档升级的重要节点。 其中,“文娱化”作为兼具创新性与体验性的典型,越来越受到市场和商业综合体开发商的青睐。

➤ 体验经济时代,文娱化是救赎购物中心的唯一解药;

➤ 备受青睐的“文体娱”,是如何做到吸金、吸睛Max;

➤ 新时代新潮流背景下:大鲁阁的模式都有哪些竞争优势;

03

在Mall里打造网红主题街区的要素是什么?

如何打动消费者成了购物中心在存量时代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供给普遍过剩的时代里,人们的消费以及出行动机从深层次已经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对购物中心而言,人气是永恒不变的追求。所以当UGC内容为主的内容平台崛起后,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内容消费者的同时也在扮演着内容创作者,这使得网红打卡成了商业从业者眼中最受追捧的现象。

一方面,在需求侧的年轻群体90后、00后爱记录、爱分享的特性,无疑为网红打卡现象提供了更为持久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在供给侧无论是商业地产还是品牌门店,供给侧的企业都更开始关注如何打动消费者,往往在一个商业项目或者品牌打造时,如何塑造能够打动用户的元素、匹配年轻人的审美,成了当代商业无法回避的挑战。

那么网红打卡地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 构成网红打卡地的必须要素;

➤ 如何延长主题街区在购物中心中的生命周期;

04

亲身体验>直接购买,DIY手工坊用创意引领“体验式消费”潮流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慢生活”反而成为不少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商业空间中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慢体验业态,DIY手工坊就是其中之一。它凭借“目标客群广”、“亲身体验”、“寄托情感”等优势,吸引了一大波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喜爱,也成为不少家庭必备的亲子项目。

➤ 体验至上的DIY手工坊;

➤ DIY模式扩及到所有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事物上,成为人们休闲、发挥个人创意或培养嗜好的主要途径;

➤ DIY手工坊如何突破瓶颈;

聚焦去年新开的近4…

聚焦去年新开的近400家全国首店;这届年轻人,买衣服都不选快时尚了;体验消费时代,如何诱惑“Z世代”;如何巧用顶部设计“玩转”商业空间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去年新开的近400家全国首店,竟冒出这么多隐藏“高手”!

首店的落地,不仅能带动消费,还能提升城市商业环境,当首店逐渐成为衡量城市商业活力的“新指标”,首店经济持续蓬勃发展。2020年近400家全国首店开业,中国本土新品牌加速孵化;海外品牌相继落地中国首店;还有多个小众品类正悄然崛起,香氛、潮玩、汉服……

➤ 近400家全国首店背后,谁更受“偏爱”?

➤ 新一轮消费热潮下,各业态的首店关注点变了!

02

这届年轻人,买衣服都不选快时尚了

据彭博3月9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Gap Inc.正考虑包括出售中国业务在内的潜在选项,以调整在华经营。但由于相关磋商仍处于早期阶段,该集团仍可能决定保留中国业务的运营。

实际上,不仅仅是Gap,过去曾经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快时尚品牌正在失去中国年轻人这个市场。就在1月初,国际时尚特讯消息称,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计划最快或将于1月底关掉旗下Bershka、Pull&Bear及Stradivirus三个品牌的所有中国门店,仅保留官网和天猫旗舰店线上渠道继续运营。

疫情无疑是导致Gap集团和Inditex集团做出调整中国业务最直接的原因。但如果盘点近两年整个快时尚界的发展,便不难发现,以“快速、廉价、时髦”为商业模式的快时尚曾经造就了零售奇迹,如今却每况愈下,令人唏嘘。

➤ 不再崇尚品牌的年轻人;

➤ 陨落的快时尚巨头;

➤ 审美多元化,快时尚难再有巨头;

03

体验消费时代,如何诱惑“Z世代”年轻人

2020年12月,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在港交所上市,尽管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众多实体零售商业遭遇了沉重打击。而泡泡玛特却保持同比增长趋势,2020年上半年实现了3.1亿元营收。

泡泡玛特敲钟上市,带给许多商业地产、创新零售专业人士不同寻常的思考和启示。一时间“未来消费场景会如何衍化”,“如何吸引Z世代年轻人”等成为热门话题。

➤ “Z世代”的消费主义——注重颜值和消费体验;

➤ 触达“Z世代”用户的捷径——营销方式年轻化;

➤ 颜值与体验背后——未来商业驱动力;

➤ 数字化体验设计早期布道者;

04

如何巧用顶部设计“玩转”商业空间,打造一场创意的场景美学盛宴!

随着时代更迭和行业发展,商业空间也在不断升级。加强空间体验度,从而打造舒适、愉悦的购物氛围,在由功能性转变为兼具美学的趋势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各个购物中心对空间再创造、再利用,其最终结果是为了能激发限定空间的自由创意,从而实现吸引客流,增强商业品牌影响力。

今天,派小沃就整理了一些“抬头看”的顶部空间设计案例,和大家一起来看看那些有创意、有颜值的设计,是如何成为让人眼前一亮的顶部“风景”的?

➤ 中庭顶部是购物中心的,重要“美学场景”;

➤ 那些创意、高颜值,又吸睛的购物中心顶部设计!

➤ 打造中庭的“场景美学”,对于购物中心来说有什么意义?

打造“高粘性”社区…

打造“高粘性”社区商业,必须做好这一点;6大餐饮品类正从商场消失;餐厅套牢女性消费者三个关键步骤;商业场景,如何成为图像化社交时代的「优等生」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打造“高粘性”社区商业,必须做好这一点!

伴随商业地产存量市场饱和,家门口的风口让嗅觉敏锐的资产巨头纷纷入局社区商业。

近几年,万科、绿地、龙湖、金科、保利、印力、世茂等知名房企纷纷布局社区商业,力图在新的市场里分一杯羹。此外,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社区商业的发展,社区商业的市场前景可谓一片大好!

如今,社区商业仍旧火热,有调查表明,预计2030年,全国住宅面积将超300亿㎡,将形成至少2万个新社区商业。

未来几年国内社区商业体量庞大,人们的消费趋势亦更倾向于就近购物,中国社区服务将进入万亿级市场,小体量的社区商业正成为未来商业地产的蓝海。如何打造优质的社区商业项目,提供优质的会员服务,就成为行业持久探讨的课题。

➤ 针对会员生命周期的动态服务;

➤ 增加开放性的特色空间,提供会员社交场景;

➤ 数字化转型,强化会员体验;

02

太惨烈!这6大餐饮品类正从商场消失

食之大国,煎、炸、炒、煮、蒸、炖、烤,处处是人间烟火气的商战之地。2020年,全国21个重点城市标杆项目全年调整餐饮品牌门店近4万家(新开店+新关店),整体开关店比0.75,为各业态中最低值。

被“洗牌”出局者,或是被疫情“劝退”者中,不乏串串、小龙虾、冰淇淋等一些曾经的网红品类玩家。热度值渐散,它们都面临着来自市场竞争的残酷拷问:还能靠什么继续赚钱?

➤ 【串串】关店速度快赶上开店,性价比低;

➤ 【潮汕牛肉火锅】7成品牌未开新店,同质竞争严重;

➤ 【小龙虾】经营惨淡,超级网红沦为商场“弃儿”;

➤ 【冰淇淋】二八效应明显,被新茶饮、烘焙打劫;

➤ 【抹茶】深陷“关店潮”,一蹶不振;

➤ 【舒芙蕾】“死伤”惨重,品牌大溃败;

03

餐厅连环套牢女性消费者,三个关键步骤不能少!

近几年,“她经济”越来越火,海底捞、湊湊火锅、奈雪的茶纷纷入局。

一方面,女性正慷慨地犒劳自己,享受生活,消费能力直线提升。

另一方面,女性在消费中的决策权越来越重,主动性也越来越高。据相关数据显示,近75% 的家庭消费决策由女性主导。她经济正全面带动全民经济。餐饮人如何牢牢抓住女性消费者的心,借势她经济?

内参君为餐饮人梳理了从前期营销到用餐体验,再到后期传播,完整链条的全线攻略。

➤ 快速抓住她的吸引力,靠颜值,更靠认同感;

➤ 慢体验:靠舒适空间、靠贴心的菜品和服务;

➤ 长链条:利用分享欲,占领社交平台;

04

商业场景,如何成为图像化社交时代的「优等生」?

当人们谈论线上「图像化社交」时,实体商业场景构建者们应该反向思考什么?线下商业场景是一个构建者和参与者都自得其乐各取所需的循环,其从“人”的行为出发,最终必将落回到“人”本身的精神需求上。当全球层面的图像化社交时代不可逆的扑面而来,想要做“图像化社交优等生”,如何满足人们重视隐私的前提下提供新奇多变的体验性消费体验?如何营造能够准确直接表达情绪的场景氛围?如何提供人们对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记录需求、仪式感需求、传情达意需求的产品?

这些都是是线下商业场景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这个问题的阶段性答案。。

➤ “图像社交时代”对线下场景的影响;

➤ 大学路上,被图像社交拯救的楼上店们;

➤ 氛围,从“标题党”做起;

➤ 表达对时代中复杂议题的理解

1000+家商场品…

1000+家商场品牌开关店大调查:哪个业态仍坚挺;思考存量时代购物中心创新抓手;“新”品类疯狂,跟就对了;购物中心如何用色彩营造“吸金氛围”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1000+家商场品牌开关店大调查:近78000家“阵亡”,哪个业态仍坚挺?

品牌开关店曲线,总是影响着商场的心跳指数。疫情黑天鹅扑腾下,振幅愈见明显。赢商云智库以全国21城5万㎡以上1080家购物中心为研究对象,从各业态品牌开关店数量、占比及分布等维度,发现:

2020年各业态开关店均呈收缩趋势,关店近78000家,开店61000余家,整体开关店比0.78。

其中,零售(0.78)业态与均值持平,餐饮(0.75)业态加速洗牌;儿童亲子(0.80)、文体娱(0.81)业态在下半年有所回暖,开关店比略高于均值;生活服务(0.93)业态温和收缩。

➤ 细看5大业态:寒冬中,谁仍坚挺?

➤ 下一轮门店抢位战,机会在哪?

02

索珊:增长驱动已变,重新思考存量时代购物中心创新抓手

在刚刚过去的2020,疫情加速提升了实体商业对线上运营能力增益的信心与投入,线上商城紧急上线,直播也风生水起,建立了新的卖货渠道外,似乎也没有更值得关注的创新价值。在围绕创新的探讨中,我发现大悦城、华润、万达等合作伙伴,无不在关注更开放的共创交流,围绕以提升内部共识为目的组织培训与分享,核心目标就是解决未来增长的问题。如何实现存量市场可见的增长?

➤ “增长”的时间、空间和能力要求;

➤ 购物中心现在如何获得消费体验反馈?有什么痛点?

➤ 数据挖掘、分析能力+消费体验提升,CEM进入眼帘;

03

2021开场 | “新”品类疯狂,跟就对了

2020新年伊始,突如而来的疫情,狠狠扼住了准备大干一场的餐企们。扛着“三高一低”的它们,急冻着滑入资金困局。疫情期间,全国餐企平均损失全年14.5%以上营收,连锁餐企疫后恢复需四周以上。美妆,可能是唯一一个不会受经济形势影响过多的行业。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2020年美妆投资热一浪高过一浪。

对“年轻新奢代”来说,奢侈品已成为一种社交资本、一种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流通的货币,帮助他们快速“入圈”、并提升线上线下的身份和话语权。

➤ 民以食为天,吃从来都是头等大事;

➤ “撸妆”不分国界日夜,美就对了;

➤ 运动服饰大年,谁是下一个黑马?

➤ 浪尖上的奢侈品,“死贵”的性感;

04

购物中心如何营造“吸金氛围”?色彩很重要!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写道:了解人的感觉及感受形式,然后利用设计让受众得到并了解讯息,是二十一世纪设计发展的新方向。

据调查研究显示,人作为视觉动物,当顾客进入某个商业空间最初几秒内得到的印象,67%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具体形态。

因此,如何玩转色彩,对购物中心打造“吸金氛围”至关重要。

➤ “色彩”正在影响消费行为;

➤ 商业空间色彩设计存在的问题;

➤ 那些用“色彩”营造吸金氛围的购物中心;

社区商业:依旧在风…

社区商业:依旧在风口,也依旧任重而道远;购物中心的6个困境,这瓶“万金油”都能解决;疫情后的商业地产领域新趋势;地下商业空间如何做出新“高度”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社区商业:依旧在风口,也依旧任重而道远!

春节结束,各地总结的待开项目清单也纷纷出炉。商业势头正足的成都,64个待开项目中体量在5万平方米以内的占到了27个,占42%,其中不乏万科、绿地等头部集团的多个项目。

从数据中看出上海待开项目的体量对比也不难看出小体量的未来趋势。目前,国内知名连锁房企的发展模式主要集中在依托自身物业的超大体量项目及小而精的社区型商业。而小体量项目成型快,品牌吸收更灵活,管理更方便,业态多样等特点,开发商准入门槛更低等优势,更成为了主要方向。

社区商业风口渐劲,如何打造出优质的社区商业项目,也一直是行业专家不断探索的课题。

➤ 我国社区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社区商业亟待突破;

➤ 社区商业运营的三个阶段;

➤ 打造优质社区商业项目的关键操作点;

02

当下购物中心的6个困境,这瓶“万金油”都能解决

2014年3-6月,一次《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让商业地产人深刻领略到成功的市场营销活动的魔力,2020年夏天,一支巨型“雪糕”(艺术雕塑《星期六-花脸雪糕》)在短时间内刷爆各大社交媒体,让仅有2.4万平米的小体量购物中心TX淮海从上海商业地产界“破圈”,成为国内众多消费者热议的焦点,以及商业地产人“膜拜”的对象。

这只是近几年中国几千个购物中心策划的无数次活动中的两个经典案例而已,这些案例背后,暗藏着行业发展趋势的剧变以及购物中心新的生存之道。

事实上,随着商业地产下半场的提前到来,“企划力”已成为购物中心必备的一项超能力,那些做得风生水起的“场子”无不受益于这项本领。

➤ 国内购物中心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新常态”;

➤ 相比硬件升级改造与替换场内品牌,营销活动“成效更快”;

➤ 营销活动所带来的溢出效应;

➤ 从促销时代到观演时代,再到内容时代;

03

疫情后的商业地产领域正在发生变革,这些新趋势你怎么看?

2021年伊始,一条颇受热议的新闻——华为租下了丽泽SOHO北塔作为其中国区总部,成为SOHO中国的最大租户,让商业地产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是“寒冬腊月”般的萧条: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无论是国内主要城市的写字楼还是购物中心空置率,都在去年创下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租金水平则是一落再落。

另一方面,2020年5月以来房地产调控收紧,地产经济衰退后果凸显,但如浪花过后留下的新贝壳,商业地产的细分领域开始出现新的机会与趋势。比如,并购改造成为新热潮、去中心化的灵活办公空间开始崭露头角、商业地产“轻资产化”等势在必行。

中国商业地产在过去20年经历了购物中心从无到有、快速崛起的阶段,但如今寒冬未过,市场仍在,商业世界的重构注定是一场远行。那么,商业地产的未来将如何演变?谁能成为新势力的担当?

➤ 并购改造成为新热潮;

➤ 去中心化办公空间成为市场“新贵”;

➤ “轻资产”成为市场必然;

04

购物中心地下商业空间如何做出新“高度”?

在购物中心越来越庞大,越来越注重功能化的时代,购物中心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于建筑空间容量的扩大,在租金的贡献层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但同时也普遍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弊端,导致地下空间发挥出的价值平平。

那么,有着巨大潜力和优势的购物中心地下商业空间,如何做出新“高度”?其发展变化又有哪些趋势呢?

➤ “底层”正在成为价值高地;

➤ 购物中心地下商业空间如何做出“新高度”?

➤ 地下商业空间趋势;

2020年Q4热搜…

2020年Q4热搜品牌榜;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2020新开购物中心,意外带火了这些商业模式;存量改造绝非简单概念叠加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被更多人“看见”!这些品牌杀出来了丨2020年Q4热搜品牌榜

Z世代潮登舞台,消费变革迸发而行。先声夺人,攒高热度,是品牌常用常新的“出圈”法则。自带话题的它们,成了年轻人众相热捧的“排队王”,亦成了商场们瞄准的“带货王”。

有话题,就有传播;有传播,就有流量。而流量的多寡,一定程度上,意识着销量的高低。为在动态流量池中,捕捉当季“品牌红人”,赢商云智库重磅推出《赢商网季度热搜品牌榜》。

榜单综合考量了品牌线上人气热度、线下开店时速,以及关于门店、产品、营销的创新等多个维度,意在解读它们蹿红的秘密,记录“红”代表的行业大势,以及其中的思考。同时,为商场寻找新人气品牌予以坐标式借鉴。

➤ 榜单关键词;

➤ 热搜C位新品类;

➤ 热搜“冷”思考;

02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经历了疫情,由于政府反应速度快、社会机构积极响应、人们行动自觉,因此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在过去一年里,我们经历了疫情,由于政府反应速度快、社会机构积极响应、人们行动自觉,因此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 趋势一:国家自豪;

➤ 趋势二:敬畏自然;

➤ 趋势三:健康关怀;

➤ 趋势四:关系连接;

➤ 趋势五:自我沉淀;

➤ 趋势六:拥抱数字化;

03

2020新开373家购物中心,意外带火了这些商业模式!

据赢商大数据统计,2020年全国新开业购物中心总量为373个,总商业体量3447万平方米。同比2019年,数量下降约三成,总体量下降约28%。纵观全年,我们看到了商业地产的触底反弹, 1月底疫情爆发,在此之前已经开出48个购物中心,之后的2月、3月、4月戛然而止,5月份才开始复苏,下半年逐步加速,9月份迎来开业小高潮,四季度整体恢复至同期八成水平,12月基本与同期持平。

➤ 2020开业的mall,比想象中“稳”;

➤ 值得关注的购物中心新趋势;

04

存量改造绝非简单概念叠加,“跟上潮流”才有出路!

新开商场“野心勃勃”,发展势头迅猛,部分中部购物中心也快速成长起来分割区域市场,老商业则“四面楚歌”,商业格局正在被重塑。“吃蛋糕的人多了,眼光不应该局限在眼前的蛋糕,应该想办法制造新的蛋糕”,这或许是一部分老商场的运营心态。

然而,存量改造绝非易事、绝非简单的概念叠加,也并不是所有的项目在转型中都“想的很清楚”。

于是,就在大家争先恐后的迎合年轻一代的审美,争做高大上的打卡地时,越来越多的项目在改造的道路上迷失“自我”,成为市场同质化的牺牲品。

➤ 「竞争力弱、吸引力低」“简单粗暴”下的改造存在的弊端;

➤ 「既求量更重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时代已走远;

➤ 「案例解析及商业启示」“跟上潮流、抓住重点才有出路”;

2021年值得餐饮…

2021年值得餐饮人思考的10个行业“小趋势”; 新消费,到底“新”在哪里;新时代健康养生指南;连廊是如何成为购物中心的“高颜值”吸睛场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2021年值得餐饮人思考的10个行业“小趋势”

过去的2020年,对全行业来讲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餐饮行业尤其如此。过去的一年里,餐饮行业迎来了大洗牌,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始失效,很多餐饮品牌都在谋求转型,在创新和求变的道路上不探索。

行业的变化留给餐饮人的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未来的餐饮应该怎么做?在接下来的2021年餐饮行业将会出现哪些新变化。

➤ 小店模式将迎来黄金时代;

➤ 品牌加盟开始练“内功”;

➤ 私域流量成为餐企营销标配;

➤ 视频将成为营销的主要方式;

➤ 新零售将成为连锁企业的新战场;

➤ 茶饮行业细分化;

➤ 烧烤行业品类细化将迎来新的机会;

➤ 外卖将迎来品质化时代;

➤ 团餐市场将成为新的机会点;

➤ 学习培训将成为餐饮人的必修课;

02

新消费,到底“新”在哪里?

随着90后、95后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年轻人消费观这一话题再度引发热议。“千元可以花,十元必须省”、“为所爱买单”……这些看似“奇葩”的消费观,折射出年轻消费者怎样的心理变化?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了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李洋。李洋教授认为,年轻人更加注重社交价值,通过产品表达自我、突出个性来不断强化所在的社群归属和标签。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催生出全新的消费需求,为国产品牌带来红利期。

➤ 一边舍得花钱,一边能省就省,年轻人消费,你看懂了吗?

➤ 消费新力量,撬动供给的新引擎;

03

打工养生、养身打工,新时代健康养生指南

防疫新常态,保持身心健康已成为生活第一要义。上班工作量超饱和、下班信息量超载,繁忙的日常在不停瓜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而作为当下“打工”主力的 80/90 后,深刻认识到一副强健的体魄是当代打工人的基本素质。

不断内卷的同时,打工人正在寻求更适合自身的保健模式。一些前所未闻的保健现象正在成为流行,前有啤酒加枸杞、可乐放党参,后有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

可洞察到的是,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已不同以往,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下衍生出了各种全新的健康消费需求。据统计,2018-2020 年淘宝新健康消费 GMV 以接近 30% 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上升。其中,一些新兴的健康消费赛道,以及全新的健康消费体验正不断涌现。

➤ 新健康渗透生活,从被动到主动;

➤ 打破场景边界,健康轻量化、轻松化;

➤ 新品牌,新体验

04

创意绝美的连廊设计,是如何成为购物中心的“高颜值”吸睛场

随着商业地产发展到白热化阶段,商业空间在激烈竞争的商业大环境下也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各个购物中心对空间的再创造、再利用也是纷纷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不论是增加互动还是感官震撼,旨在激发限定空间的自由创意,实现吸引客流,增强品牌影响力,就连此前只是用来连通空间的连廊,也成为购物中心“争奇斗艳”的热门地带。

➤ 那些创意、高颜值,又实用的购物中心连廊设计;

➤ 连廊设计如何成为“吸睛场”,实现商业引流?

潮流策源地,“年轻…

潮流策源地,“年轻力”与“社群文化”缺一不可;超市的2020:大店跑不动了,华润万家、盒马们“瘦身”跑小店;探讨未来男性消费趋势;好看又有创意的购物中心电梯厅该怎么设计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打造潮流策源地,“年轻力”与“社群文化”缺一不可

城市更新是现在中国很多城市面临的一个课题。城市 , 让生活更美好 , 一个重要前提是新陈代谢不能发生问题。城市更新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 就需要经济、社会、人文等各方面的深入研究。

城市更新 , 不仅仅是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更新 , 更重要的是社会文化的重构——这不光是物质更新的问题 , 而是更多地涉及经济和精神层面。

➤ 从纽约东京到上海,老街区的新生都离不开“社群文化”;

➤ 文化先行,消费随至——“年轻力”输出至关重要;

02

超市的2020:大店跑不动了,华润万家、盒马们“瘦身”跑小店

2020年年初,疫情席卷全国,实体商业被打得措手不及,超市行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存活下来”的超市都在忙于开辟新战场,试图挖掘新的“掘金点”。

据赢商网监测,2020年,超市(包含传统商超和“超市+餐饮”品牌)开店总数呈现同比下滑趋势,尽管开店量大幅下滑,但超市整体发展未见颓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成为唯一录得增长的零售业态,展示了和民生息息相关业态的韧性和抗周期性。

➤ 2020,超市们开店减速;

➤ 2021,这些趋势值得关注;

03

男人们的“自信”与“底线”-探讨未来男性消费趋势

当前,尽管全球仍有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在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但消费升级仍是主旋律。这表现为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在消费需求、生活方式和行为态度的变化之外,中国社会中也在催生越来越多新的细分消费群体。

以往,在消费领域内,男性经常是被忽略的一类群体,但随着全民时代的社会变迁也催生出了“品质潮男一族”。时移事变,如今男性消费正在不断崛起,其消费领域极为广泛,“他经济”亦是凸显了强大的市场潜力。

➤ 从脱口秀段子折射出,男性的审美价值观及消费需求变化;

➤ 男性潮流消费趋势变化背后,对“潮”文化、品牌的推崇;

➤ “中老年大叔”开始去“油”,对品质生活方式的向往;

04

六个案例告诉你,好看又有创意的购物中心电梯厅该怎么设计?

在购物中心的设计中,电梯设计是动线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承载垂直导向人流,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相信很多人在搭乘电梯时,一定想快速到达自己想去的楼层,多等一分钟就会影响心情。等待本身就是消磨耐心的过程,如果不巧碰到了人流高峰期,排队、拥堵会让空间本就狭小的电梯厅气氛更加凝重。

对于购物中心而言,电梯厅这样“功能性大于装饰性”的地方,常常会被忽略。但事实是,这些空间拥有很强的可塑性,设计好坏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感官体验。

➤ 购物中心电梯厅设置位置;

➤ 那些好看好玩又有创意的,电梯厅是如何设计的?

➤ 购物中心电梯厅的设计“关键点”;

教育品牌未来该如何…

教育品牌未来该如何应变;小红书带给我们实体商业的启示;文创“入侵”传统商业,激发商业地产新模式;受欢迎的购物中心如何玩转儿童商业


(点击标题,直达原文链接)

01

90后鸡娃,教育品牌未来该如何应变?

自疫情爆发以来,和教育相关的话题一直热度不断。中小学全面停课、线下培训机构也无法开班,“全民网课”的战役开始打响。大量学生涌向线上听课接受课程辅导,同时也推动更多家长们主动关注并选择线上教育。去年 2 月,K12 在线教育行业渗透率和月活达到峰值,分别为 39% 和 3.4 亿。

K12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教育市场的重心。一是因为其客群基数最大,二是每名学生的培训周期最多长达 15 年,这也造就了当今中国最大的培训市场。随着近几年市场的规范化及各项政策的刺激助力,K12 教育市场仍在不断加速扩张。

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可以预见到的是被喻为「后浪」的 90 后,正作为新一代家长涌入 K12 教育市场。教育消费人群画像逐渐丰富,如职场辣妈、全职育儿母亲、高学历宝妈、居家奶爸等。人群结构的多元化孕育了新的教育需求,而这也将推动整个教育市场发生改变。

➤ 90后的理想育儿方式;

➤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育儿经;

➤ 教育消费决策,更依赖关系;

02

从小红书出发,聊聊95后所倡导的“生活观”带给我们实体商业的启示!

在刚刚过去的罗振宇2021“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小红书可谓是“中奖了”。因为,罗胖在这次演讲当中,首次提出了一个存在于小红书受众群体尤其是95后和00后所主张的一个新概念--生活观,可能在我们大众的心里常常谈论的三观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是罗胖通过这次演讲提出了第四观,也就是生活观。

在这次演讲中,罗胖提出“建成自己的黄鹤楼”的观点,来阐述线上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要低估了线下的价值,因为线下也是我们意义存钱罐里重要的一个关节,这无疑给了线下实体充足了信心。被95后追捧所显现的新概念,对于线下商业的未来发展和创新也会带来创新的启示。

➤ 种草复种草,拔草何其多;

➤ 社交媒体到社交零售的进化;

➤ 从小红书里走出来的“BM女孩”;

➤ 被小红书种草的商业空间;

03

文创“入侵”传统商业,激发商业地产新模式!

伴随着各种商业模式的兴起和发展,传统商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面对着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形下,文创产业是传统商业发展路上的一剂助燃剂,适当的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帮助传统商业实现转型,重获新生。本文为您分享文创商业的五种玩法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 什么是文化创意商业?

➤ 文化创意元素“入侵”传统商业,“新型”商业业态崛起;

➤ 文创商业的优势;

➤ 文创商业的模式;

➤ 文创商业典型案例;

04

寒假神兽出笼,看这些受欢迎的购物中心如何玩转儿童商业?

寒假季到来,“神兽们”也纷纷出笼。如何安放孩子们无处释放的精力,全方位一站式解决各种困扰的购物中心成为不二选择。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0-14岁人口将达到2.6亿,而儿童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5万亿元,这个万亿级的市场,未来潜能不容小觑。

素有“家庭客流制造机”之称的儿童业态,不仅是聚焦家庭型消费人群的购物中心的“标配”,甚至还占据“主力店”、“次主力店”的重要地位。

➤ 儿童业态是挑战,也是趋势;

➤ 受欢迎的购物中心,是如何布局、设计儿童业态和空间的?

➤ 全民溜娃时代,儿童业态都有哪些变化?